澄清秦剛同志的一個傳聞
點擊藍字關注👉 志雲說 2024年10月25日 08:27
2024年7月18日,新華社公布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前外交部長秦剛的辭職決定成為焦點。公報顯示,秦剛主動提交辭職申請,中央接受了這一請求,並解除了他的中央委員職務。
回顧秦剛的仕途,去年7月他被免去外交部長職務,同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撤銷了他的國務委員身份,時至今日,秦剛卸下了所有公職。
關於秦剛,有一些傳言。「秦剛是中共早期領導人秦邦憲(博古)之子」便是其中之一。經過考證,純屬無稽之談。
博古,原名秦邦憲,是中共早期領導人,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奠基人與開拓者。
博古的第一任夫人劉群先,參与領導過無錫工人罷工運動,斯諾在《西行漫記》中稱她是「中國傑出的女工領袖」,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勞工大會時與博古相識,1928年與博古結婚,長征時任婦女隊隊長,1939年赴莫斯科治病與博古失去聯繫,犧牲于蘇聯衛國戰爭中。
博古的第二任夫人張越霞,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時與博古相識,在重慶中共南方局工作時與博古結婚。
1946年,博古與王若飛、鄧發、葉挺、黃齊生等13人自重慶乘飛機回延安,因天氣惡劣,飛機迷失方向,在山西省興縣的黑茶山撞山焚毀全體遇難。
那時,張越霞才30多歲,有人勸她再組織家庭,她反問:「博古的孩子怎麼辦?」
此後,她盡心撫育博古與劉群先和她自己的孩子,直到孩子們長大。
1979年,張越霞在北京病逝。
博古共有6個子女,3男3女,他們大多經歷坎坷。
長子秦剛:不幸早逝
長子秦剛是博古與劉群先的兒子。
出生后,被奶奶帶至無錫,後跟著叔叔秦邦禮輾轉廣州、香港。
1949年後,張越霞將他接到自己家,在北京上大學,不幸染上肺病,於1954年早逝。
長女秦摩亞:終身執教
1933年,博古從上海去中央蘇區以後,劉群先5月生下大女兒,取名摩亞,俄語是五月的意思。
秦摩亞沒有滿月,劉群先就將她寄養在姐姐家裡,自己也去了中央蘇區。
姨媽家很窮,有7個小孩,加上秦摩亞,8個小孩擠住在三四平方米的陰暗小樓內。
高小畢業失學后,為了補貼家用,秦摩亞去日本人的工廠做童工,幫別人洗衣服,后被一個重慶人以幫她找媽媽為由騙去他家當丫頭。
1950年,張越霞請中組部派人將她接回北京。
秦摩亞在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后,先在北京一中任教並主管全校學生教育工作,后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任中文系黨支部書記。
退休后,先後在中國科技經營管理大學語言學院、京師科技學院任副院長兼教大學語文,直至2001年。
秦摩亞勤于著述,寫作和發表了與博古相關的文章約40萬字。
次子秦剛:學習成績最好
次子秦剛,家人叫他小秦剛,是博古與劉群先的兒子。
1937年夏,黨中央從保安縣(今志丹縣)往延安搬遷。
搬遷途中,秦剛出生在離延安7里的崔村。
秦剛小名叫阿福,上學前請爸爸給他取個學名,博古正在工作,想也沒想,拿起筆寫了個「秦剛」,他忘了他給大兒子取的名字就是「秦剛」。
次子秦剛是博古的兒子中學習成績最好的,先在哈軍工學習,后在莫斯科航空學院飛行器機械設備專業學習。
回國后,他先在北京航空學院任教授、實驗室主任、輕小型飛機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後任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等。
他還編書和寫作,成就斐然,多次得獎和受表揚。
後來,秦剛腹內長了個動脈瘤,開刀順利切除。
不久,又長一個,他說:「我明天不去切,後天要去游泳。」
想不到在游泳時動脈瘤破了,沒有說一句話就離開了人世。
次女秦新華:為紀念《新華日報》出版而得名
秦新華是博古與劉群先的女兒。
她是1938年《新華日報》在武漢出版時出生的,博古給她取名新華。
她說:「爸爸給我取了個好名字。」
秦新華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李鐵映的夫人,曾任衛生部科技司副司長,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會長。
紀念博古百年誕辰和一切學術活動,都是她與有關單位聯繫安排的。
三女秦吉瑪:博古生前不知道的女兒
1939年,中共中央決定送部分身體不好的同志到蘇聯療養,包括賀子珍、劉群先、金維映等。
劉群先已經懷孕。
1940年6月30日,劉群先在莫斯科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吉瑪(俄語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縮寫)。
後來,劉群先與金維映等人在德國飛機轟炸中犧牲。
博古自1930年回國后,再沒去過蘇聯,所以博古生前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女兒。
1954年,秦吉瑪和在蘇聯長大的一些孩子一起回國。
唯一能證明她身份的是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名蘇聯護士抱著半歲左右的秦吉瑪,後面有兩行用紫色墨水寫的漢字:「博古劉群先的孩子。」據說是劉群先親筆題寫的。
有一天,張越霞接到通知,說讓她到中組部領博古的女兒。
張越霞很是納悶:從來沒聽說還有這個孩子。
等見了面一看,她覺得秦吉瑪長得挺像博古,就把她領了回來。
秦吉瑪和秦摩亞一樣,都沒見過父親,和母親的相處也極為短暫,對父母都沒有印象。
秦吉瑪他們這一批留蘇的孩子回國后,都進入北京育英小學讀書。
因為他們一句漢語都不會講,育英小學特地給他們開了一個班,為他們補習中文。
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完全俄國化,喜歡吃西餐,不會用筷子,全部用刀叉。
後來秦吉瑪被保送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畢業後分配到海軍裝備部駐大連紅旗造船廠當軍代表。
臨行前,她和同學李海淵確定了戀愛關係。
李海淵和他妹妹李海文都是研究黨史的,對博古都稱讚有加,他們相處很好。
三子秦鐵:小時候不肯在墳前給父親磕頭的兒子
1940年出生博古的小兒子秦鐵,是博古與張越霞的兒子。
他在1946博古犧牲時還不大懂事,想著爸爸答應去重慶回來給他買的禮品拿不到了,媽媽張越霞讓他在墳前給爸爸磕頭,就是不幹,最後不得不勉強跪了一下。
可是,他長大后卻完全不同了。
秦鐵走了許多博古戰鬥與工作過的地方,有許多新發現,也糾正了不少以前的錯誤說法。
他現在唯一的心事就是研究與表達博古真實的一生。
2007年6月紀念博古誕辰百周年時,秦鐵將他保存的博古筆記中《我要說明的十個問題》交給他父親在《解放日報》的同事筆者,編入《博古,39歲的輝煌與悲壯》。
2012年9月18日,秦鐵在北京家中去世。
總結
綜上,傳聞不攻自破,請讀者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