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歷史〗習主席離崇禎還有一定距離,還需努力
1.@Morris_LT:【當朝廷失去公信力,貨幣會怎樣】明朝朱元璋曾發行寶鈔作為貨幣,但因為寶鈔面額大,而銅錢面額小,所以兩種貨幣同時使用,小額交易用銅錢,大額交易用寶鈔。但很快就出現了問題,隨著發行數量的增多,寶鈔出現了貶值,而且寶鈔容易磨損,舊鈔換新鈔,朝廷還要收取3%的手續費,所以老百姓不願意用寶鈔。朱元璋下令禁用銅錢,只准用寶鈔一種貨幣流通,但銅錢依然在流通,而朱元璋推的寶鈔到了明朝中期就徹底淪為一張張廢紙,完全退出了流通市場。
2.@hu_lalalalala:1864年,美國內戰,護士安妮·貝爾在納什維爾照顧受傷的士兵。
3.@zhu0588:學生合影,江蘇南通。30年代的中國,相比于北京和天津,南方學校有更多傳統韻味。
4.丁抒:在「反瞞產」過程中,信陽地區逮捕了一萬多人,劫掠了農民的口糧、種子糧、牲口飼料糧,徵購任務圓滿完成。全信陽地區徵收了十六億斤,達當年產量的一半。結果農民的全年口糧平均只剩一百多斤,下放到信陽地區商城縣勞動改造的顧淮在日記里寫道:「嚴冬未屆,路旁已見凍死之骨。」
5.劉文瑞:關於三年困難的原因,先後有官方多種解釋。最初,官方把它完全歸結為「自然災害」和「蘇修卡脖子」,但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提出了「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看法,從而種下了同毛澤東的分歧。(@歷史影像錄:1958年,徐水人民公社)
6.而1998年第10期《方法》上刊登的《風調雨順的三年》說,用全國120個水文站歷年水文資料(1895~1979)編製的《全國各地歷年旱澇等級資料表》為依據,由一批著名氣象水文科學家對1959~1961年國內水文氣象情況進行了縝密、客觀的分析,得出結論為:「不論與其他任何災年或常年比較,1959~1961三年災難時期,全國的氣候都可以說是天公作美,甚或是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正常程度甚至令人吃驚。」
7.@頤和吳老:一組特定歷史時期的入場券。
9.@torontobigface:明史:帝(崇禎)在位十七年間,易中樞(兵部尚書)十四人,皆不久獲罪。習主席離崇禎還有一定距離,還需努力。
10.造車謎題。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博談網, 文章取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