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頂級特工之「北大清華幫」,隱蔽在戰線上的英雄
歷史微時刻 ,文章內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歷史微時刻」,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只要加入我黨隱蔽戰線,就等於主動進入超級危險➕超高智商的行業,要在刀尖上行走,需要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自律。
古今中外,那些超級特工,也皆是「學霸」。
「20世紀諜王」理查德·佐爾格,柏林大學經濟學士、漢堡大學政治學博士;
佐爾格小組中,重要的助手尾崎秀實,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
「20世紀間諜王子」金·菲爾比,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歷史和經濟專業畢業;
……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進入的克格勃。
蘇聯領導人提包的克格勃特工普京
我黨傑出的隱蔽戰線上的戰士們,出身名校的更比比皆是,其中以北大清華燕京最為突出。
我黨隱蔽戰線的領導人周恩來出自南開大學。南開學校的創辦人嚴范孫和張伯苓,詳細考察了解16歲的周恩來后,認定是「萬里挑一」!
周總理更是慧眼識英才,他親自挑選和發展了很多名校英傑,很多都成為了超級特工,今天介紹最有名的組成部分:北大、清華的學子。
一、隱蔽戰線的北大人
1923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的潘梓年(中央特科負責人潘漢年的堂兄),在大革命低潮的1927年入黨,曾擔任中共文委書記、左翼文化總同盟書記等革命文化運動的領導人。
抗戰期間他在重慶協助周恩來做情報工作,創辦《新華日報》,並被毛澤東欽點為第一任社長,被稱為「中共第一報人」。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王石堅,1933年在北平從事地下工作時被捕,1937年經周恩來營救出獄,被委以重任,從1940到1947年在西安領導中共的北方情報系統,並負責聯絡和指揮著名的「龍潭后三傑」熊向暉、陳忠經、申健。
但連「龍潭后三傑」也不知道的是,周恩來在胡宗南部隊中,還布置有比他們三人潛伏得更深的一條線——胡宗南司令部機要室的副主任戴中溶(上海交大電訊系)。蔣介石發給胡宗南的軍事部署、作戰計劃等電令,在胡宗南未看到之前戴中溶就已看過了。
戴中溶也由王石堅聯絡和領導。
王石堅通過「龍潭后三傑」和戴中溶兩條線,使中共中央完全掌握了胡宗南集團的核心機密。
王石堅還以西安為中心,建立起一個連結平津保、山西、甘肅、東北等地的情報網路,為中共中央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
1947年9月,軍統特務在北平,使用美製電台偵聽車和傳奇飛賊段雲鵬,偵獲了王石堅情報系統在北平的一部秘密電台,順藤摸瓜在西安密捕了王石堅。
這一次王石堅沒有經受住考驗,叛變供出了他掌握的情報網人員,牽連被捕達123人之多(龍潭后三傑在此前數月分別赴美留學而倖免),是中共情報戰線最慘重的一次損失,以後會另文詳述。
1938年畢業於經濟系的陳忠經,曾擔任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一二九運動時是名噪一時的學生領袖。1938年參加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來到陝西鳳翔,與胡宗南「見面歡敘,歃血為盟」,當了三青團首任西安市書記,1940年秘密參加了共產黨。經周恩來精心安排,陳忠經與熊向暉(清華大學中文系)、申健(北師大經濟系)三人構成了中共在國民黨軍隊中最重要的一張間諜網,使中共中央掌握了『西北王』胡宗南的一舉一動,三次救了黨中央,被譽為中共情報「后三傑」。
1940-1946年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的金無怠(中間2年到英國駐華軍事代表團做翻譯),據說是受周恩來派遣,於1948年進入美國政府機構工作,直到1985年被捕,長達37年,被認為是美國情報史上隱藏最深的間諜。
金無怠官至美國東亞政策研究室主任,在中美關係破冰過程中,使中國掌握了尼克鬆總統希望和中國建交的情報,迫使美國作出了許多重大讓步。美國方面評估他給美國造成的損失超過美國所有破獲間諜案的總和;金無怠則說:他對中國和美國的貢獻要以10億美元為單位來計算。
……
周恩來親自發展、領導的北大學子中的傑出情報員,還有差點把八路軍的頂頭上司衛立煌發展為中共黨員的趙榮聲。
潘梓年和新華社同事于重慶
出身四代翰林之家的紅色卧底
1935年入讀燕京大學法學院新聞系的趙榮聲,出生於一個四代翰林之家(這在中國1500年科舉史上可能僅此一例),1936年入黨,1937年春聽任教文學院的斯諾講訪問延安的見聞,心向神往,就帶著斯諾給畫的一張草圖,和十余個同學前往延安。在延安,他們見到了朱德、博古、林伯渠、陳賡、女作家丁玲等人,因為聽斯諾講毛澤東煙癮很大,還特地帶了兩罐大前門香煙去拜望毛澤東。毛澤東和趙榮聲等在窯洞里暢談抗戰和統一戰線等問題。
趙榮聲從延安回來不久,全面抗戰爆發,國共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周恩來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選調大批共產黨員打入國民黨內部。趙榮聲於1938年初被選派到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也就是八路軍的頂頭上司衛立煌處,擔任衛立煌的少校秘書。中共中央由林伯渠負責同趙榮聲聯繫。
趙榮聲和衛立煌相處時,尋機宣傳中共的主張和政策,促使衛立煌抵制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行徑。一天晚上衛立煌和趙榮聲聊天時,突然提出想參加共產黨。趙榮聲不知如何回答,就說:「我去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問問林伯渠吧?」
林伯渠指示趙榮聲:「回去告訴衛立煌,好好做一個革命的國民黨員,做一個真正實行孫中山革命主張的國民黨員,這樣對於中國革命的貢獻比參加共產黨更大一些。」(趙榮聲《回憶衛立煌先生》)
後來劉少奇也找趙榮聲徹夜長談統戰等問題,但對趙榮聲想發展衛立煌入黨的事,批評說:「你的膽子不小,想挖蔣介石的牆腳。你知道不知道,這樣做不但對黨沒有好處,反而有危險。」
趙榮聲雖然沒有把這位國民黨上將發展入黨,卻促使他給了八路軍極大援助。
1938年4月衛立煌率部從河南往中條山轉移,趙榮聲建議取道延安。衛立煌到達延安時,中共中央組織百姓夾道歡迎,寫的歡迎標語足有三十里。毛澤東親自主持歡迎大會,並設宴招待。
衛立煌大為感動,覺得沒有準備一份禮物。趙榮聲乘機進言:「我看這份禮送不送都不要緊,他們不是說八路軍急需槍彈、醫藥和夏服嗎?只要在這上面幫他們點忙,比送份禮有用多了。」
衛立煌到達西安次日,便批了一個手諭:「”即發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步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還指示說:「第二戰區的軍隊受我指揮,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樣看待。」又吩咐再發給十八集團軍180箱牛肉罐頭。
趙榮聲被譽為「做出特殊貢獻的紅色卧底」。
衛立煌(前坐)和趙榮聲(左立)在抗日前線
二、清北『坑爹』特工:我是毛澤東派來的
在上世紀20-40年代的革命大潮中,許許多多的知識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周恩來更以其個人的獨特魅力,影響了周邊不計其數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不乏國民黨高層子女。傅冬菊便是其中的一個。
傅冬菊1995年回憶說:1941年她在重慶南開中學讀高中時,常到《新華日報》社去見周恩來,從那時起就特熱愛周叔叔。
潘梓年那時是新華社社長,周恩來情報工作方面的主要助手。
在周恩來的教導下,18歲的傅冬菊背叛官僚富商家庭,追隨共產主義,參加了中共外圍組織「號角社」。
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中共組織的引導,傅冬菊一開始就干起了情報工作。她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把國民黨的一些機密情報和重要文件,提供給中共地下組織,或交給周恩來。
1942年,和楊振寧同一年,傅冬菊考入了西南聯大。
在西南聯大,傅冬菊沒有走楊振寧、李政道那樣的科學救國道路,而是積極投入學運,成為中共地下組織「據點」的成員。
1946年西南聯大外語系畢業生,前排左一傅冬菊
1.扭轉華北戰局
1946年傅冬菊從西南聯大英語專業畢業。當時國共內戰,傅作義出任國民黨華北地區指揮官,率部連克集寧、大同、張家口等重鎮,擊敗我方聶榮臻所部和楊羅耿兵團,華北解放軍10萬人馬損失大半。
在這國共勝敗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共組織布置傅冬菊回北平『看望父親』,就此留在傅作義身邊。
雖有不實描述但取得情報屬實:傅作義將最重要的機密放在寢室的保險柜里,開保險柜不迴避愛女,但保險柜的鑰匙他白天放在上衣口袋裡,晚上放在枕頭下。
傅冬菊知道保險柜的密碼,為了再拿到鑰匙,就打五歲的小弟弟傅恆的主意:她買了精美的巧克力糖和小弟弟做一筆交易,讓他從父親口袋取出鑰匙交給她來換巧克力糖,還要弟弟拉勾發誓永遠保守秘密。
等傅作義回到家,傅恆就爬到爸爸懷裡,撒嬌要爸爸講故事,乘機拿走傅作義口袋裡的鑰匙,交給了傅冬菊。
傅冬菊打開保險柜,拿到了傅作義最重要的軍事文件,用照相機拍攝下來交給中共組織。
中共華北野戰軍掌握了傅作義的軍事部署、計劃、戰略意圖等最重要的機密,逐步扭轉了華北戰場的不利局面。聶榮臻在回憶錄中,高度評價傅冬菊的作用,稱她提供的情報為「解放戰爭初期最重要的軍事情報」。
2.不讓傅作義集團撤往江南
1948年10月23日傅作義召集軍事會議部署奇襲西柏坡,散會後傅冬菊-崔月犁情報系統(崔月犁時任中共北平學工委秘書長)就得知了這一情報。
崔月犁冒著機毀人亡的危險,在上午開機發報給中共華北局城工部部長劉仁;劉仁又發來特急電報給中央。晚12時許,這份十萬火急的情報送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手中,從而挫敗了蔣介石、傅作義的這一重大圖謀。
1948年11月國民黨軍在遼瀋戰敗、失去東北后,蔣介石命令傅作義率部撤到江南。11月15日傅作義向傅冬菊透露,要全軍撤往江南。
傅冬菊立即通過地下黨組織,發急電報告給毛澤東。
如果傅作義的50萬軍隊撤往江南,將給中共奪取全國勝利帶來巨大困難。
華北野戰軍尚無能力向傅作義集團發起大規模攻勢並阻止其從海路撤退,而東北野戰軍剛結束戰鬥,原計劃休整三個月再進關。
毛澤東接到傅冬菊的情報后,立即改變計劃,於11月16日、18日連電林彪,嚴令東北野戰軍取消休整,立即以最快速度(一兩天內)進關,直取天津、塘沽,堵住傅作義的退路;另一方面指示傅冬菊勸阻傅作義撤往江南。
傅冬菊按照最高指示,再三勸阻傅作義撤往江南,說蔣介石不可信任,南撤沒有前途。傅作義與傅冬菊談得不歡而散,但在女兒勸說下對南撤一事猶豫不決。
3.截斷傅作義撤往綏遠的退路
傅作義的另一條出路是撤往他的老根據地綏遠。這也會給華北戰局帶來諸多變數。
11月27日,林彪率東北野戰軍大舉入關,其中一路會合華北野戰軍,攻打傅作義退往綏遠的必經之路張家口。
傅作義急忙派他的主力、也是他的子弟兵第35軍馳援張家口。
傅冬菊從傅作義的保險柜中,取得了這一情報。
12月7日,得到情報的中共華北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將傅作義的35軍圍困在新保安。
傅作義見勢已無可挽回,又想撤往江南。傅冬菊得知后急忙報告了毛澤東。
於是毛澤東命令對新保安「圍而不打」,以拖住傅作義。
直到12月15日,林彪率軍包圍了天津及塘沽,傅作義再無可能撤往江南。
國民黨方面認為:傅作義由於舍不掉父女之情而成了傅冬菊的人質,從而葬送了華北及50萬大軍。
4.和平解放北平
天津被圍,傅作義成了籠中困獸,痛苦得「經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頭撞牆,咬火柴頭想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傅作義老部下張新吾著《傅作義傳》)。
傅冬菊趁勢勸父親求和降共。
傅作義對共產黨並無幻想,這時形勢所迫,不得不向中共秘密求和。
由於傅冬菊的情報,中共方面對傅作義的思想動態掌握得一清二楚,便遲遲不理會他的求和,一定要把這位幾乎消滅了華北野戰軍、差點端了中共指揮中樞的抗日名將整治得服服帖帖。毛澤東說,要讓全中國看到是他打敗了這員名將。
直到1949年1月15日攻克天津后,中共方面才正式接受傅作義的求和。
中共中央、毛澤東與傅作義的和平談判,大半是通過傅冬菊這一渠道進行。
傅冬菊對傅作義在和談期間的動態、情緒變化,具體到徘徊觀望、怎麼睡不好覺,如何在屋內焦慮地踱步,甚至急得把火柴棍放在嘴裏咬等等細節,都及時作了彙報。
中共方面牢牢地掌握了和平談判的主導權。就在傅作義接受中共方面的條件,於1949年1月21日簽署了《關於北平和平解放的協約》后,毛澤東決定再狠狠敲打傅作義一下,起草了一份措辭極其嚴厲的《最後通牒》:「(傅作義)身為戰爭罪犯,即應在此最後時機,遵照本軍指示,以求自贖……」
傅冬菊1月29日接到中共代表交來的這份《最後通牒》,深知傅作義「士可殺不可辱」的脾氣,害怕他看到后一怒變卦,讓北平城玉石俱焚,便偷偷將《最後通牒》放在傅作義辦公桌文件堆的最下面。
直到2月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城的第二天,《人民日報》公開發表了這份《最後通牒》,傅冬菊才將原件交給傅作義。
傅作義當即痛罵傅冬菊「不忠不義不孝,兩姓家奴」。
但無論如何,傅冬菊是和平解放北平的最大功臣,她當時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還要超過林彪的東北野戰軍五十萬大軍。
當傅作義問她是誰派來的時,傅冬菊說:她是毛澤東派來的。
中共情報戰線的北大人,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傅冬菊和丈夫周毅之
三、隱蔽戰線上的清華人
從1926年清華成立第一個黨支部,清華大學黨組織也走過了98周年的光輝歷程。
回顧98年清華黨組織的發展奮鬥史,可以看出清華人是通過反覆的鬥爭比較選擇了共產黨、是用實際行動擁護共產黨的綱領、是以有限的生命為國家與黨的發展壯大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清華黨支部成立背景——愛國運動
清華的建黨過程不得不從五四運動說起。在早期的清華,由於學生年幼,學校也不鼓勵學生與聞政治,加之清華課業負擔繁重,因此學生較多專註學業,無暇參加各類政治運動。
隨著學生年齡逐漸增長,以及國內外局勢日漸變化,清華學生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參与社會政治和學校管理的熱情日益高漲,學生運動逐漸開展。
「五四運動」 激發了整個清華園裡學生的覺醒。
當時的高等科二年級學生聞一多抄寫了岳飛的《滿江紅》,貼在飯廳里。學生連夜開會,第二天派代表進城。
1919年5月9日,在體育館舉行了紀念大會,形成了學生聲勢,會後在西大操場焚燒了日貨。
伴隨著「五•四」運動,各種新思潮湧入清華園,促進了清華學生的覺醒,他們中的先進分子開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之路。
1919年12月底,清華學生成立「唯真學會」,宗旨是「本互助和奮鬥的精神,研究學術,改良社會,以求人類底真幸福」。施滉、冀朝鼎、徐永煐、梅汝璈等及女師大附中學生羅靜宜等8人,還成立了名為「超桃」(意為超越桃園三結義)的秘密核心組織,提出了「政治救國」「革命救國」的主張,尋求馬克思主義真理。
「三一八」慘案對清華學生又是一次教育
1926年3月18日上午10時,國民黨北京執行部、北京市黨部,中共北方區委、北京市委,北京總工會,學生聯合會等團體於80多所學校共約5000多人在天安門舉行「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國民大會」即是「318」抗議大會,號稱十萬人抗議大會。
此次慘案中,清華學生傷了20餘人,沖在最前列的韋傑三因傷勢過重於3月21日犧牲,年僅23歲。
清華學生進城去接韋傑三同學的遺體,抬棺遊行回到清華,在大禮堂舉行了悼念會,朱自清先生含悲寫下了《哀韋傑三君》。
得到喚醒和教育的清華學生開始思索:究竟怎樣的政治力量才能救中國?要走什麼道路才能救中國?
經過反覆的鬥爭和比較,清華園中水到渠成地出現了共產黨的身影。
清華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
經歷了「五四運動」和「三•一八」慘案的洗禮以後,在清華學生中鍛鍊出了第一批共產黨員。
第一次秘密會議
清華的第一個黨支部誕生於1926年初冬的一天。
那是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後,沸騰的清華園中,廣大學子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五卅」運動、「三一八」慘案進一步擦亮了學生的眼睛,激蕩的革命風暴洗鍊出清華第一批共產黨員。
1926年11月,在清華園裡,其實已經有了兩位地下黨員——雷從敏(1922年9月-1928年6月在清華學校學習)和朱莽(1926年9月-1931年6月在清華歷史系學習)。
但因不足3人,還不能成立黨支部。
恰在此時,燕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生、1926年9月入黨的地下黨員王達成來到清華圖書館工作。時任北京市委負責人的陳為人告訴王達成,他們3人可以成立一個黨支部。
不久,王達成到校,找到雷從敏和朱莽,一同聚集在清華三院的一個房間里秘密開會,成立了清華地下黨組織的第一個支部,由王達成擔任第一任支部書記。
清華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后,立即投入革命鬥爭,積極開展各方面工作。一方面重視發展黨員,壯大組織力量;另一方面積極投身國民革命運動,在革命浪潮中錘鍊精神品格。
1926年11月,清華正式成立了中共清華大學第一個支部。三院成為清華第一個中共支部的誕生地。
初期成員:
王達成,本為燕京大學經濟系學生黨員,當年畢業後到清華圖書館工作,是中共地下黨員,任支部書記。
雷從敏,留美預備部學生。
朱莽,大學部學生。
清華第一個中共支部的誕生地——三院
當時黨支部處於地下狀態,初期工作主要是發展黨員、從事國民運動、組織黨內學習等。
在解放之前,清華黨組織一直是以地下黨組織的形式開展的。在後來的眾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中,清華大學的學生都發揮重大的作用,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清華黨組織的發展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北京黨組織遭破壞,清華黨組織一度與上級失去聯繫,但始終領導黨員和進步青年堅持鬥爭,為北平地區黨組織的恢復和地下革命鬥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與此同時清華黨組織本身也得到了鍛煉,學校進步力量進一步壯大。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第二天,清華學生成立了抗日救國會。清華有400多名學生組成「戰時工作準備隊」,13位同學加入了東北義勇軍,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與日寇進行了殊死的搏鬥。
12月,清華、燕京等校聯合組成200多人的北平學生南下請願團奔赴南京,要求政府抗日。
1935年秋,山東發生大水災,北平地下黨組織發起開展救災活動,成立「山東水災賑濟會」,清華學生姚依林(姚克廣)被選為秘書長。
在清華成立了賑濟會分會。同時,成立了清華大學救國委員會。
11月18日,成立了秘密的「北平市學生聯合會」,學聯總部設在清華。
特殊時期下,清華黨組織積極組織參与學生運動。
1935年12月,當日本意圖染指華北大地,妄圖通過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將華北從中國分離出去的危急時刻,清華黨組織領導著清華學生不僅全程參与了這場意義深遠的學生運動,而且在運動初期通過起草了《告全國民眾書》,發出了一二九運動的第一聲吶喊。
1935年12月3日,清華舉行了全體學生大會,一致通過了「通電全國反對一切偽組織、偽自治」的決議。同日,北平學聯召開了代表大會,通過了「發通電錶示否認任何假借民意之自治運動」和「聯絡北平市各大中學校發起大規模請願」兩決議案。
12月8日,學聯在燕京召開各校代表大會。清華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蔣南翔草擬了清華大學救國委員會《告全國民眾書》,發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吶喊。
12月9日,北平十多所學校的學生們走上街頭請願示威,《告全國民眾書》在隊伍中廣為散發。12月10日,又在清華學生自治會救國委員會編印的《怒吼吧》第一期發表。
12月16日,由清華、燕京率領的城外大隊,拂曉即出發,繼續遊行。
1936年1月2日,清華和平津的其他一些學校組織了「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到達高碑店后被押送回來。回校后,他們認識到沒有組織是不行的,所以在蔣南翔同志倡議、大家一致贊成的情況下,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
民先隊以清華學生為骨幹,在抗戰初期起到了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重要作用。
清華學生李昌擔任了民先隊清華大隊的隊長,後來又先後成為北平市民先隊總隊長和全國民先隊總隊長。
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清華的聲音日益高漲。
1937年5月,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當時的北平黨組織派出了4位代表,其中有2名來自清華:
一個是當時清華的地下黨支部書記楊學誠,一個就是全國民先隊總隊長李昌。
另兩位代表分別是當時的中共北平市委書記黃敬和北京師範大學黨支部書記林一山。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清華的學生黨員紛紛走上戰場,在一線戰鬥中犧牲的就有
張甲洲、黃誠、楊學誠、李冠英等十多人。
另一部分學生黨員則跟隨學校南遷,一路宣傳黨的政策。
1937年10月,學校南遷到長沙和北大、南開一起組建「長沙臨時大學」。
隨校南遷的清華、北大地下黨員馬上成立了長沙臨時大學臨時黨支部。
支部18名黨員中有12位來自清華。
1938年初,臨時大學繼續南遷,4月到達昆明。1938年5月,西南聯大正式成立,從北平和長沙去的一批黨員馬上又分別成立了聯大的黨支部。
聯大黨組織成立支部后,不斷發展壯大,到1940年已經有了81名黨員。
按照黨中央的指示,他們都嚴格遵守了縱向不得越級、橫向不得打通、轉地不轉黨等組織內部紀律。
1941年「皖南事變」的發生
證實了黨中央的預料
但是由於聯大黨組織事先有了準備,及時將一些比較暴露的黨員和進步力量撤退到滇西一帶,所以黨組織沒有受到破壞,而且成立了第二黨總支,更秘密地進行工作。
沉默的守護者
1919年進入清華園當工友的閻裕昌,因勤奮好學,被葉企孫教授提升為物理系儀器設備管理員,負責保管儀器設備,並在課堂中協助進行演示實驗操作。
工作期間,閻裕昌敦厚的品格、勤勉的態度和精深的技能,深受師生好評。
清華第一級學生、後來成為「兩彈一星」元勛的王淦昌曾評價:「閻先生為人正直,工作勤懇,手藝高超,思維敏捷,我們同學都從他那裡得益不少。」
「七七」事變后,閻裕昌留任「清華平校保管委員會」保管員。
日軍佔領清華園,閻裕昌拒不交出實驗室鑰匙,遭到日軍毒打。
為保護學校財產,他設法避開敵人監視,偷偷將物理實驗室稀有貴金屬轉移到家中,再送交給在天津的葉企孫先生運往昆明西南聯大。
1938年,他協助葉企孫辦理完清華師生南撤之事後,與中共地下黨員取得聯繫,
改名門本中,前往根據地,成為冀中軍區技術研究社主要成員之一,運用自己所學物理知識,投入炸彈、手榴彈、地雷的研製。
還來往于北平、天津、保定等地,幫助清華、燕京等校人員到抗日根據地。
1942年春,日軍對冀中地區大掃蕩,閻裕昌將儀器設備藏好后在村內隱蔽,后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他意志堅定,威武不屈,未吐露半點秘密。
5月8日,閻裕昌在安平縣武貨營村,被日本鬼子殘忍殺害,時年46歲!
再回到西南聯大:
1944年5月,以紀念五四運動為主題,通過舉行座談會、建「民主牆」、辦紀念晚會等方式,團結廣大師生,廣泛抨擊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腐敗無能的惡劣行徑。
隨著運動的不斷深入,黨員和進步學生重新掌握了一度由三青團分子把持的聯大學生自治會,並陸續建立了黨的秘密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簡稱「民青」)第一支部和「民青」第二支部成為黨的得力助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蔣介石準備發起內戰。1945年11月,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用一切方法制止內戰。」
在聯大黨組織推動下,11月25日,聯大、雲大、中法等校學生自治會在聯大草坪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6千多人到會,錢端升、伍啟元、費孝通、潘大逵等四位教授做了講話,大會通過了「反內戰」宣言。
次日,宣布罷課。11月28日,成立了「昆明市中等以上學校罷課聯合會」(簡稱「罷聯」)。在「罷聯」內部成立了以黨員和「民青」成員為主體的領導核心,接受雲南省工委的直接指導。
1946年7月,聯大宣告結束,3個學校的學生紛紛北上。國民黨反動派就利用校舍漸空的這個時機,對民主愛國人士下毒手。1946年7月11日,他們殺害了民主戰士李公朴。
當時,聯大黨組織根據內部情報,派時任聯大學生自治會常務理事吳顯鉞通知聞一多先生,望能暫時隱蔽,免遭毒手。
但聞先生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參加了7月15日在雲南大學召開的「李公朴死難經過報告會」。會上,聞一多先生髮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講》。會議結束后,他在和長子一起回家的途中被殺害,消息再次震驚全國。
1946年10月,清華大學在北平復學。
從南方返回北平的地下黨員一共有26人。
此外,還有一批在中共北方局晉察冀分局領導下的地下黨員,共25人。
這樣,在解放戰爭時期,清華黨組織就出現了兩個系統,一個是屬於南方局領導的「南系」,一個是北方局領導的「北系」。
這兩股力量協同作戰,共同團結廣大師生開展革命鬥爭。
黨組織依靠自身的嚴密組織、堅強領導,並通過各種秘密外圍組織、學生自治會和各進步社團,團結了全校廣大師生,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革命力量。
清華園裡革命活動非常活躍。所以,當時的清華園被譽為國統區里的「小解放區」。
這個時期,清華黨組參加的重要的學生運動還有:
-
1945年的「一二一」運動
-
1946年12月的抗暴運動
-
1947年5月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鬥爭
-
1947年11月的抗議「反動當局殺害於子三事件」運動
-
1948年4月的「保衛華北學聯,反迫害」運動,
-
1948年6月的「反美扶日」運動
-
1948年7月抗議當局鎮壓東北學生血案的「反剿民、要活命」運動
-
……
其中,在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鬥爭中,清華人展示出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
在此次事件中,當時美國政府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和駐上海總領事卡寶德,都發表了一些非常侮辱中國人民的言論,表示:
「中國學生是受美國恩惠得到教育,連日常所需的糧食也是依賴美國的慷慨施捨,不應忘恩負義」等等。
這些話激怒了廣大愛國學生,也讓廣大教工非常憤慨。
在黨組織的推動下,1948年6月18日,清華110位教師和職員聯合簽署了一則聲明:
反對美國用所謂救濟侮辱中國人,
為了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堅決退回救濟糧配購證。
毛澤東同志後來對此事做了很高評價,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說,朱自清先生「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1948年12月15日,清華園解放,標志著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歷史新紀元。
清華黨組織也結束了從1926年建立第一個黨支部以來二十多年艱苦卓絕的地下鬥爭的歷史。
期間,黨組織始終堅守在清華大學(包括西南聯大時期),從未被打垮,從未消失,並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在艱苦鬥爭的22年中,先後在清華大學戰鬥過的地下黨員約700名,
其中沒有出現一個叛徒。
黨組織依靠自身的嚴密組織、堅強領導,並通過各種秘密外圍組織、學生自治會和各進步社團,團結了全校廣大師生,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革命力量。
清華英烈中的部分共產黨員
上排左起
張甲洲、孫世實、紀毓秀、張鳳閣
下排左起
凌松如、黃誠、楊學誠、劉國鋕
清華黨組織和黨員
完全公開在1949年建黨紀念日前夕。
6月28日,清華地下黨正式向全校公開,在二校門張貼了當時全校189名黨員及負責人名單。
名單中公布了187人,另有2人暫未公開,1位因工作需要,1位在國外留學。
在公開的187人中,包含教師30人、學生148人、職工9人。
解放時,地下黨員占學生人數10%。
1949年7月1日,《人民日報》第2版刊登題為《北大清華等校黨的支部公開 黨與群眾聯繫更加密切》的新聞,報道了各大學黨組織公開的情況。而采寫這篇報道的記者金鳳原來就是清華外文系的地下黨員。
《人民日報》關於清華大學黨組織公開的報道
從此,清華黨組織結束了秘密工作狀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創建新中國社會主義大學的偉大征程。
清華大學早期黨組織中的傑出青年力量
清華黨組織成立之後,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國奉獻、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物,他們甚至在革命中奉獻自己的生命。這其中既有清華的老師,更多的是清華的學生。他們都為了黨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施滉(1900-1933)
清華園中的先進青年,正是從 「五四」取來革命的火種,點燃了清華學生為中華的振興而奮鬥的火炬,他們是清華園中的舉火人。
1916年,施滉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學校。1924年,施滉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東方史。在1927年嚴峻形勢下,施滉毅然加入了共產黨,成為清華留美生中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后擔任美國共產黨中國局第一任書記。
1930年,施滉回國,先後在中央翻譯科、香港海員工會等工作。不久,海員工會遭破壞,施滉和蔡和森等人一起被捕入獄。
1933年冬,因叛徒出賣在北平被捕,隨即被押解到南京。1934年初,施滉被殺害於南京雨花台,年僅34歲。
陸璀(1914-2015)
1934年陸璀從東吳學校畢業進入清華大學社會系。1935年,陸璀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當時她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的學生,學生救國委員會委員。年輕的陸璀站到演講台上、站到了激情澎湃的學生運動的中國歷史舞台上。
1935年12月16日,陸璀又組織參与了第二次規模更大的遊行示威,陸璀在示威活動中被軍警抓捕,關進了警察局。陸璀被警察逮捕時,那天美國記者斯諾正在現場,他跟蹤到警察所。在警察的包圍中,對陸璀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採訪,併當即發出了一條「獨家新聞」,用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標題:《中國的貞德被捕了》。
這篇報道在美國的大報上登出后,確實起了一點轟動效應,為我們抗日救國、反對法西斯侵略、保衛世界和平的主張作了有力的宣傳。
張甲洲(1907-1937)
清華大學的「清華英烈」碑和北京大學的「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他就是抗日民族英雄——張甲洲。
歷任中國共產黨北平市西郊區委書記,北平市委宣傳部長,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巴彥抗日游擊隊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軍長等職。
蔣南翔(1913-1988)
著名的蔣南翔校長也是「一二·九」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當時,他是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北平市西郊區黨委委員。他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兩個宣言以及北平市學聯的一些重要文件,在當時的學生運動中發生過重要影響,為喚起全國愛國學生奮起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貢獻。
作為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蔣南翔還有一段重要經歷──擔任《清華周刊》總編輯。藉助這個輿論陣地,他與一些地下黨員和愛國學生一起,宣傳革命與抗日,也為他後來長期從事青年運動的領導和宣傳工作打下了基礎。
在作為校長期間,蔣南翔校長提出培養新老結合,又紅又專的人才,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愛國人才。
還有引以為傲的十四位「兩彈元勛」…….
王淦昌(1929年物理系畢業);
趙九章(1933年物理系畢業);
彭桓武(1935年物理系畢業);
錢三強(1936年物理系畢業);
錢學森(1934年清華公費留美生,回國后曾在清華任教);
王大珩(1936年物理系畢業);
陳芳允(1938年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
郭永懷(1939-1940年西南聯大物理系研究生);
屠守鍔(1940年西南聯大航空系畢業);
楊嘉墀(1941-1942年西南聯大任教);
王希季(1942年西南聯大機械系畢業);
鄧稼先(1945年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
朱光亞(1945年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
周光召(1945年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
當然在清華黨組織中還有許許多多為國奉獻,默默無聞的人,他們是清華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施滉、張甲洲、楊學誠、陸璀、姚依林、蔣南翔……
一個個閃著光輝的名字鐫刻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年和生命,為一個更好的中國,前赴後繼,積沙成塔,用青春和熱血點燃了的中國光明未來的希望之光。仕途無悔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