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至正國級,卻被判18年,出獄后衚衕志請他做研究
歷史微時刻 ,文章內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核心提示:孤獨的陳伯達得重新尋找「靠山」或者說「盟友」。找誰呢?在政治局常委裏面,毛澤東和周恩來顯然都不是合適的對象。找來找去,最終找到了林彪。此時的林彪,在軍隊里的勢力越來越大,可手下沒有靠得住的「筆杆子」,因此,兩人一拍即合。1968年,中共九大召開前夕,陳伯達與林彪握手了。一次,陳伯達在電話中無意說出想吃海蟹,葉群馬上以「林辦」名義,讓空軍用飛機送到陳伯達處。
本文摘自:《同舟共進》2014年08期,作者:何仁勇,原題:花自飄零水自流:陳伯達之命運(本文系節選)
林彪為何提出「天才論」並倡議設置國家主席?毛澤東為何勃然大怒?鬧劇的主角是林彪,中槍的為何是陳伯達?這些問號就像飄蕩在廬山山麓間的雲霧,讓人捉摸不透。不弄清楚其中原因,就讀不懂廬山會議的詭譎多變。
「天才論」實際上是老調重彈。在此次修改憲法中要提到毛澤東。此前對毛澤東的評價,最權威的無過於林彪為《毛主席語錄》所寫的《再版前言》中的一段話,「毛澤東同志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同志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段話隨著《毛主席語錄》的問世,成了毛澤東的「專用」評價語言。林彪本人也在多次講話中,稱頌毛澤東是「天才」。中共九大召開時,這段話一度寫進政治報告和黨章草案。可毛澤東在審閱時將「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三個詞語刪除,只保留了「繼承、捍衛和發展」三個動詞。這說明,毛澤東對近幾年泛濫成災的個人崇拜思潮是有所警惕的,甚至是反感了,有意識在這方面降溫。正如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在書房會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時表示,「崇拜得過分了,搞許多形式主義。」「過去這幾年有必要搞點個人崇拜,現在沒有必要了,要降溫了。」林彪是否真的沒有覺察到毛的情緒變化?
但真正讓毛澤東生氣的其實是國家主席之爭。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按照《憲法》規定,中國設置了國家主席職位。第一任國家主席是毛澤東。1959年,毛澤東不再擔任國家主席,繼任者是劉少奇。1964年,劉少奇再次當選國家主席。1966年「文革」開始,劉少奇遭受批判,被解除一切職務,開除出黨。國家主席職位自此出現空缺,一直到1969年劉少奇病逝也未恢復。林彪對國家主席非常感興趣。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黨的唯一副主席,黨章確定的「接班人」,但實際上擁有的權力並不大。在黨內,一切重大事項都必鬚毛澤東拍板;在政府方面,則由周恩來主持工作。林彪深知,他想當國家主席,首先就必須恢復這個職位。只要這個職位一恢復,當選者只能是他。畢竟,毛澤東早就辭去了國家主席,一定不會在77歲高齡時再次出任。
但是,毛澤東多次反對設置國家主席。1970年3月8日,毛澤東提議改變國家體制,不設國家主席。4月12日,他對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林彪建議毛澤東兼任國家主席等的請示報告作了批示:「我不再做此事,此議不妥。」4月下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又以《三國演義》「孫權勸曹操當皇帝」的典故告誡林彪不要打國家主席的算盤。7月中旬,在中央修改憲法起草委員會開會期間,毛澤東第四次提出不設國家主席。毛指出:設國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設事。
林彪置毛澤東多次反對設置國家主席的意見於不顧,在23日的大會講話中發動「突然襲擊」,繼續重申了設國家主席的主張,毛澤東的不滿可想而知。
在廬山會議上,提出「天才論」和建議設置國家主席的並不止陳伯達一人。除了林彪,葉群、王洪文、吳法憲等人也持相同意見。周恩來在東北組的發言也表示擁護林彪的講話,同意「天才論」觀點。那麼,為什麼毛澤東單單拿陳伯達開刀,而不涉及林彪等人呢?原因是複雜的。其中,固然有前面所言挽救和教育林彪的原因,也有策略方法上的考慮。畢竟,陳伯達雖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手中沒有實權,在黨內影響遠遠不能與林彪相比。拿他開刀,風險最小。當然,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最高領導早就對陳伯達不滿了。
陳伯達是毛澤東一手提拔上來的。毛澤東看重的是陳伯達的「書生」本色與「理論」頭腦。31年來,陳伯達的確為黨做了大量宣傳和理論工作,特別是「文革」中,進行了輿論導向和理論宣傳總結,從而豐富了毛澤東的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學說。但最近一些年來,陳伯達的表現越來越令人失望,在理論工作上跟不上毛澤東的節拍,屢次受到毛的嚴厲批評。更犯忌的是,他還由於各種原因與林彪、葉群等人走得很近。
應該說,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以前,雖然毛澤東偶爾會批評敲打陳伯達幾句,總體說來還是信任他的。因此,才會在「中央文革小組」成立時,欽點陳伯達為組長。從很大程度上講,也正因為這個組長職位,陳伯達才得以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政治局常委,爬上權力的頂峰。
但隨著「文革」的深入,陳伯達不斷受到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人的排擠。在「中央文革小組」內部,手下大將王力、關鋒、戚本禹等人已經被打倒,陳日漸孤立。在中共中央,其地位日漸被張春橋取代。江青可以肆無忌憚地罵他,連康生都嘲諷這位馬列主義研究院院長是「烏龍院院長」。
孤獨的陳伯達得重新尋找「靠山」或者說「盟友」。找誰呢?在政治局常委裏面,毛澤東和周恩來顯然都不是合適的對象。找來找去,最終找到了林彪。此時的林彪,在軍隊里的勢力越來越大,可手下沒有靠得住的「筆杆子」,因此,兩人一拍即合。1968年,中共九大召開前夕,陳伯達與林彪握手了。一次,陳伯達在電話中無意說出想吃海蟹,葉群馬上以「林辦」名義,讓空軍用飛機送到陳伯達處。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這種「抱團取暖」的行為犯了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