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剛開始,李嘉誠就有了新動作。
此次事關中藥資產。
1月1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醫藥(HK.0013)宣布出售其在上海和黃葯業45%的股份。這是其家族已經持有了24年的資產,若交易順利完成,李氏家族又能入賬約6.08億美元。
外界紛紛揣測,李嘉誠懷揣多年的「中藥夢」,為何突然要拋棄?
儘管李嘉誠已在2018年正式退休,但李氏家族的一舉一動仍然備受關注。香港房地產、內地經濟騰飛、全球化發展……
過去幾十年間,李嘉誠從未錯過時代的大機會。
與其說是商人,李嘉誠更像一位投資者,在資本世界高拋低吸,對資產轉換騰挪,讓財富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李嘉誠所代表的香港鉅賈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年輕人或許已很難受到他的故事鼓舞,渴望沿著他的腳印走出一條同樣的路。但對於他的任何行動,人們永遠想要知道得更多。
01
李嘉誠,最近在忙什麼
李嘉誠96歲了,他上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24年8月——李嘉誠基金會向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捐贈了亞洲首部用於治療肝癌的新醫學儀器,發布會上,李嘉誠通過連線方式露了面,他西裝革履,依舊戴著經典的黑色膠質眼鏡,興奮地對新醫學技術表達了肯定:「真是不可思議。」
退休后,李嘉誠便將「長和系」交給了長子李澤鉅打理,他個人則通過李嘉誠基金會經營慈善事業。但種種跡象表明,李嘉誠的意志與愛好依舊在影響著龐大的李氏商業帝國。
上海和黃葯業原先是和黃醫藥與上海醫藥各自持股50%的公司,和黃醫藥此輪出售股權后,在上海和黃葯業的持股比例僅剩下5%。在1月1日發布的公告中,和黃醫藥進一步說明,出售事項所得款將進一步用於內部產品的研發,以推動核心業務戰略,該核心產品包括新一代抗體靶向偶聯藥物(ATTC)。
ATTC是目前藥物研究中的一大熱點,可用於精準治療癌症與其他疾病。和黃醫藥的首個ATTC候選藥物將於2025年下半年進入臨床試驗,由此可見,和黃醫藥此次出售上海和黃葯業的股份,是為了騰挪更多資金用於創新葯的開發。
反觀上海和黃葯業,它的核心產品以中成藥為主。麝香保心丸是上海和黃葯業的現金奶牛,在2024年前三季度為其貢獻了5.73億元的凈利潤。
李氏家族的資金,正在從中藥流向創新葯開發。
過去一年,李嘉誠的名字出現在媒體上,基本離不開「賣賣賣」。除了中藥,李嘉誠另一顯著的套現動作發生在銀行領域。
2024年10月,李嘉誠、李澤鉅在一個月內4次減持儲蓄銀行,累計減持約1.5億股。到了12月,李嘉誠父子繼續減持2082萬股,在兩個月時間內套現超8.2億港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六大國有銀行之一,2016年,儲蓄銀行在港交所上市,當時李嘉誠父子通過基金會持有郵儲銀行股份約22.67億股,表示對儲蓄銀行有「絕對信心」。多輪減持后,李嘉誠父子在儲蓄銀行的持股比例從11.42%下降至4.96%。
在李嘉誠父子頻繁減持儲蓄銀行的2024年,郵儲銀行股價持續走高,營收與凈利潤增速卻處於歷史低點,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僅同比增長0.09%與0.22%。
對於多次減持,長江實業集團回應稱,減持皆屬於基金會的日常財務運作,與郵儲銀行的經營發展無關,投資所得之收益全部撥歸慈善用途。有媒體報道,根據儲蓄銀行H股的K線圖,李嘉誠的數次拋售均在股價的相對高位,可謂精準賣出。
02
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賣的
近幾年,李嘉誠家族開始用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在內地與香港推出房地產項目。
2023年,長實集團在九龍工業區油塘地區推出新樓盤「親海駅二期」,平均樓盤價為14997港元/呎。開發商標榜其為「香港7年內最便宜的市區新盤」,有人用新盤的最低單價與附近樓盤的市場價相比,發現大約打了7折。
在內地,同樣的景象也在上演。2024年10月,長實集團旗下位於北京東四環外的豪宅項目「御翠園」開盤,這是李嘉誠在北京的最後一個地產項目,銷售均價為7.6萬元/平方米,比備案價降低了2萬元/平方米。
李嘉誠以投資房地產聞名,但他在房地產上更多的表現卻是「無為」。以「御翠園」為例,李嘉誠捂地二十多年遲遲沒有動工,錯過了北京樓市最喧囂的時刻,也經歷了房地產下行的轉折點,最終在2024年下半年救市政策發布后成功開售,落袋為安。
在香港樓市低迷之際大舉進入,是李嘉誠早期財富膨脹的關鍵,但李嘉誠本人對樓市始終保持著商人的謹慎,堅決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頻繁拋售香港與內地的地產項目,其中包括不少地標建築,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南京國際金融中心等,這些動作被解讀為看空中國樓市的信號,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來源:鹽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