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嘉爾住院」的詞條迅速登頂熱搜。
從抑鬱症自曝到突發胸痛住院,
這場危機早有預兆。
1
2025年1月26日,#王嘉爾突發胸痛住院#以爆炸性速度衝上熱搜榜首。
經紀公司聲明顯示,他在準備韓國SBS《人氣歌謠》舞台時突感胸部劇痛,緊急送醫后需暫停工作休養。
這一消息瞬間撕裂了粉絲的神經,那個舞台上永遠活力四射、鏡頭前笑容燦爛的「全能偶像」,竟以如此脆弱的方式暴露於人前。
但這場健康危機早有預兆。
早在2024年10月,王嘉爾便在新加坡採訪中首次承認因抑鬱症停工一年。
坦言過去十年如「永動機」般連軸轉:日均睡眠僅3-4小時,
輾轉全球數十個城市,高壓工作讓他陷入「極度壓抑」的心理狀態。
好友透露,王嘉爾曾因團隊意見分歧陷入自我苛責的漩渦,甚至出現「不想跟任何人說話」的封閉傾向。
2025年1月的直播中,他雖宣告「正式回歸」,卻難掩疲憊:「連續11年高強度工作讓我感到『活著沒意思』」。
醫學研究顯示,長期焦慮、抑鬱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發胸痛、心悸等軀體癥狀。
這與王嘉爾「微笑抑鬱」的隱秘掙扎形成殘酷閉環。
粉絲翻出他近年舞台視頻對比,2020年眼神明亮如炬,2025年登台時卻難掩倦意,連標誌性的「括弧笑」都顯得力不從心。
作為中韓偶像工業的標杆,王嘉爾的職業生涯堪稱「完美模板」。
GOT7成員、首位獲全美青少年選擇獎的中國人、時尚周常客、個人品牌TEAM WANG創始人……
但光鮮背後,卻是年初席捲而來的兩場輿論風暴。
2024年12月,GOT7官宣2025年1月將發布新專輯並舉辦首爾演唱會,這是自2021年全員不續約后的首次完整體回歸。
然而這一消息掀起唯粉和團粉的激烈對峙。
面對爭議,王嘉爾深夜發文「他們不是為了回歸而聚在一起,而是為了聚在一起才發歌」。
但粉絲間的裂痕已難以彌合,有唯粉指責其「用兄弟情綁架事業規劃」,而團粉則痛批「忘恩負義」。
當其他藝人集體沉默時,王嘉爾突然發文「共鳴」引發軒然大波。
輿論兩極分化,「他經歷過韓娛的嚴苛體系,懂新人的無助」,「不混影視圈卻蹭熱度,本質是轉移GOT7爭議的視線」。
王嘉爾的「共鳴」既是個人價值觀的輸出,也可能被解構為利益博弈的工具。
引用網友們的話:「娛樂圈的水,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一句感慨,卻成了行業生態的絕佳隱喻。
他曾在採訪中透露,為保持舞台狀態,曾連續三天僅靠能量棒維持體力,當真是餓急眼了才啃能量棒充個5%電量;即便抑鬱症休養期間,仍因「對團隊愧疚」而遠程參与企劃會議,肉身在醫院,魂兒在會議室飄著。
這種「越卓越越焦慮」的困境,實則是當今績效社會的現狀:成功者被困在永動的倉鼠球中,每一寸攀升都伴隨著墜落恐懼的指數級增長。
即便頂流如王嘉爾,也難逃「被工具化」的命運。
2024年暫停中國巡演、2025年倉促回歸專輯宣傳,都暴露了經紀合約與健康需求的衝突。
並且當他試圖以「抑鬱症」坦誠脆弱時,竟有輿論質疑其「用心理問題掩蓋醜聞」。
王嘉爾的住院治療與趙露思的失語症危機,如同兩枚稜鏡,折射出時代病灶。
當王嘉爾因胸痛倒下時,他暴露出永動機式生存的代價;而趙露思從暴瘦至36公斤到失語症爆發,則揭示了「完美偶像」人設下被物化的血肉之軀。
那個熬夜加班的程序員,不敢請假的職場媽媽,強顏歡笑的抑鬱症患者……
當社會將「拚命」奉為美德,我們是否正在集體服用慢性毒藥?
資本追求持續不斷地產出,卻往往忽略了背後個體的承受極限。
趙露思即便貴為頂流,她仍被困在「紅毯比美」的容貌焦慮中;為迎合外界標準將體重壓至70斤,
在劇組超負荷工作而被送醫搶救。
這種對身體的極致規訓,與王嘉爾「日均睡眠3小時」的自毀式拼搏,無不揭示娛樂工業的生存悖論。
但真正的勇敢,不是永遠衝刺,而是學會按下暫停鍵。
正如王嘉爾在直播中所說:「我曾以為停下就是墜落,現在才懂,停下是為了看清該飛往何處。」
願這場風波后,當你我再次在銀河系狂奔時,能學會把心跳聲當作導航的星。
來源:日常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