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女懂王 怒扒留學渣男底褲
最近留學生戀愛,畫風已經從《緋聞女孩》變成《疑犯追蹤》和《犯罪心理》了。
有留子博主自發開啟了一門學科——「北美戀愛分析學」,擊穿擇偶條件中的謊言,打破畫餅,直達真相。
她接收北美投稿,進行戀愛條件分析,最後精闢總結:「這個男孩能嫁嗎?」
白板上的嘉賓們乍一看個個精品,不是收入250K程序員,就是開著超跑的富家公子。
然而博主三言兩語點出:什麼鑽石精英,什麼高知青年,都是人設,都是假象。
身高是要過5減3的,身材有可能是橢圓形的,「人老實話不多」應被斷句為「人老,實話不多」。
能把戀愛相親發展成懸疑單元劇的,絕了。
1
所謂懸疑,最精彩的部分總是來自反轉。
在”北美女懂王”@軟軟星的視頻里,往往不到15秒就會出現幾個反轉。
字面上看是西雅圖亞馬遜高薪程序員,實際是沒抽中H-1B簽證「即將被川普抓走」正在溫哥華relocate的流放員工。
自稱放養瀟洒紐約客,很有可能實際是梳著油頭,開電車帶客戶看房的房產中介。
那些profile里的名校濾鏡,高薪工作,精英愛好統統被戳破,只留下最真實的身份白描。
TOP3學校等於NO.3學校,如果只說美碩沒提本科,那大概率本科是在國內讀的,還有可能是二本。
房產分公寓和house,沒提house都默認是公寓。有房沒寫全款的,必然在還房貸。
「愛好紅酒,哲學,高爾夫」等於「愛好是裝X」。
上一秒嘉賓還是橫看豎看都挑不出錯精英人士,下一面已經變成全瑕微新的普通男士。
精準尖銳的評價剛戳中網友笑點時,下一個知識點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比如FAANG為五大科技巨頭縮寫,具體是指Facebook(Meta)、蘋果、亞馬遜、網飛和谷歌。
新版FAANG中網飛已被踢出了群聊,新的N是這兩年風生水起的英偉達。
男生身高小於等於170是「一切皆有可能」,見面就會發現肯定不到170,無論多矮皆有可能。
但超過188的又會覺得太高,會故意往低了報,過5減3的身高公式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適用。
從細節的字詞里精準定位,見微知著是一個懂王的基本技能。
「放養紐約客」自稱從事房地產迷惑性很強,讓人一時分不清他底是土木佬還是投資房地產。
表示錯錯錯,都不對。
建築商會說自己開發房地產,包租公會說自己投資房地產,而「從事」房地產的大概率是房地產銷售。
還有一位人在洛杉磯的阿斯頓馬丁男孩,工作光鮮看起來像高富帥,然而先買SUV后買跑車的購買順序卻暴露了他可能離異有娃的現實。
「一個正常的富家公子哥肯定會在20多歲的時候先買跑車,先買SUV的我們可以默認他先成了家啊。」
每當網友試圖跟上邏輯節奏,便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和解讀,「這節課超綱了老師。」
反差巨大的辛辣解讀,卻深受北美留子的認可。
身高公式就經過實際驗證深受好評,「太真實了姐,見過說自己170實際見面不到164的。」
還有人現身說法補充知識點,像是relocate期間工資會減半,加拿大選奇缺的護士專業是由於家庭條件「小康及以下」。
網友還在大開眼界的時候,知識點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了腦子裡。
有人感嘆到,北美戀愛黑話這麼多,沒有點歹毒的智商還真看不懂。
2
北美女懂王的評論區,有兩種相反的聲音。
一種認為「老師你這裏的嘉賓質量太差」,另一種則表示困惑,相似的條件在國內明明很受歡迎,在北美怎麼就只剩被吐槽的份兒了?
以及,北美戀愛真的這麼卷嗎?
不是高薪就是有綠卡,好一點的有曼哈頓河景公寓,差些的也至少有輛豪華電車。
或許是因為北美是約會文化(datingculture)的最成熟發達的地區之一,因此也被常留學生們吐槽:在北美戀愛,比求學和找工作還累。
想要踏入一段關係,除了日常生活里碰運氣,比較主流的方式就是刷各種約會軟體。
世面上約會軟體就琳琅滿目。
tinder註冊人數多,主打短期關係,對象質量良莠不齊。
Bumble主打女性友好,男女都高顏值,右滑概率(喜歡)最高。
Hinge上尋找嚴肅關係的多,不過匹配速度較慢,CMB有防沉迷冷靜期,同樣效率有限。
okCupid按照三觀和演算法進行匹配,只不是問卷過程會像寫作業,打開思路的話,領英LinkedIn也可以是尋找戀人的渠道。
新手常見的遭遇是,快速弄懂ghosting、situationship、FWB(Friends with Benefits)等黑話后,花了半天填完資料上傳照片,卻發現一個周末也划不出幾個讓人滿意匹配。
有人左划(不喜歡)到大拇指抽筋,彷彿掉入了「無限左劃地獄」,還有人說自己在上面當情感客服,新鮮勁過後,麻木到感覺不是在約會而是在上班。
已經起步的刷上三個月收到上萬like,用盡所有的力氣和手段,卻領悟到一個心酸的事實:真正的優質資源都不在市面上流通。
還有人覺得通往嚴肅關係的路看不見盡頭,於是決定「情海無涯苦作舟」,用面試海投,大海撈針的精神高強度約見附近的所有青年,直到篩出滿意的那個TA。
當看見約會十年的前輩最終結婚成功上岸,人們發出祝福的同時難免感慨,難怪常言道智者不如愛河,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PhD都讀完了吧。
也有網友刷了幾天便悟到約會軟體其實是一個「遊戲」,它的目的是促使你花更多錢,並且一直一直玩下去。
而且刷一段時間后男女用戶都有會有自己的「圍城」,不分男女。
男性們往往沒有什麼體驗感,匹配效率低,大部分時間都在右滑和等待。
女性們則會收到大量的like,因此花在篩選上的時間要比約會時間多多了,還有可能遇到奇怪的人和猝不及防的騷擾。
女生們還可能因對方已讀不回和自己的身材樣貌而陷入內耗。
高熱量的食物不敢敞開肚皮吃了,刷社交軟體和找角度拍照的時間直線上漲。
有人深陷其中,明明抱著找一段嚴肅關係的初衷,刷著刷著就被短擇和FWB等文化氛圍沖昏頭腦,逐漸開始陷入多段不同的短期關係。
明明戀愛是為了擺脫孤獨感,卻不小心讓自己陷入了刷APP、短期約會、焦慮內耗的惡性循環。
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從2016年到2023年的45項戀愛研究數據,超過一半的研究發現用約會軟體對用戶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無論男女都可能遇見騙錢騙感情的殺豬盤。
紀錄片《Tinder詐騙王》
就和求學找工作一樣,約會這事還很看時機和運氣。
約會軟體的用戶池是個黑箱,你永遠不知道左滑之後,下一個匹配的到底「我的菜」還是「什麼鬼」。
或許只有經歷一場酣暢淋漓的左右划匹配才能懂得其中滋味。
3
懂王視角下爽感十足的「戀愛懸疑劇」是一回事,真實生活自然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在自己親身實踐狠狠踩坑之前,人就是很難像避雷針一樣精確避雷。
北美生活的初始,大概誰都少不了幾次硬著頭皮尷尬約會的經歷。
懵懵懂懂的最開始,你僅憑著一腔熱情和直覺試圖在約會軟體上找到真愛,然後左划幾百上千次后約出來的心動嘉賓,聊了幾分鐘后就陷入冷場。
可能他車上放著你並不感冒的歌,又或者聊了半天發現對方對自己的國籍有著各種偏見或誤解。
平淡庸俗沒火花的約會平平無奇,叫人難忘滿意的約會則是萬里挑一。
有網友列出在北美戀愛和約會的幾大至暗時刻:約到離學校/公司距離一小時車程的偏遠小餐館,見面才發現對方是照騙;
第一次見面是喝咖啡,付賬時卻被要求AA;
被已讀不回后,又在另一個約會軟體里刷到了對方;
白天正常的人,深夜發出了「來我家看電視劇順便過夜(Netflix and chill)」的邀請。
類似的經歷多了之後,有人對浪漫關係感到絕望,總算狠下心卸載約會軟體,結果堅持沒幾天又下了回來。
雖然國籍不同,世界上的年輕人用約會軟體的感受都很相似。
渴望尋找真愛的人,逃不掉總是遇到海王海后。
有限制的軟體嫌它效率太低,無限制的又刷不到高質量人類,逐漸開始考慮給約會軟體充錢。
在約會軟體上每天左划右划,除了劃到心儀的對象劃到誰都有可能,前任、朋友、同事、老師、上司……
一次次被ghosting后,因痛苦而想要嘗試改變,想到下一步會如何又開始憂心忡忡。
如果知道為什麼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它,做點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科技發展,親密關係的形式越來越多元。
有人養機器寵物狗,有人和AI談戀愛。
碳基生命和硅基產物能實現無害的情感交流,儘管這種關係也許不能一直陪伴,但至少是一種應急的代餐。
不管是海王還是懂王,都不一定能夠在一段真實的親密關係中安然無恙。
親密關係既是和對方的來往,也是對自我的考驗。
幸福的情感生活都很相似,不幸的卻各有不同。
有人過度投入,犧牲自己,有人的ego太大,吞噬了他人。
無論生活怎麼變,自己都才是真正重要的那個人。
世界上大多數的「淡淡的很幸福」或「神仙眷侶」往往發生在都「我把自己養得很好」之後。
「約會軟體可以左划友划,但對自己一定要點Super like.」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INSIGHT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