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歷史微時刻」,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作者/圈兒
1
2025年2月,深圳福田區70名「AI公務員」上崗,公文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速度飆升90%,錯誤率壓到5%以內。
基於DeepSeek大模型,它們秒生成執法文書,一鍵分撥民生訴求,5分鐘篩選32家潛力股,連老闆點贊記錄都挖得一清二楚。
公務員們欲哭無淚:「年底評優拿啥比??」
這才是真正的「卷王」:
凌晨3點秒回醫保掛失,效率吊打996;
李先生補社保,AI直接甩出斷繳記錄,提醒退休金別少拿200塊;
執法文書分分鐘搞定,民生訴求分撥從70%飆到95%。
人類加班三天寫的報告,它三分鐘完美輸出,連標點都不出錯。
更貼心的是,缺材料它髮指南,不歸它管它幫轉接,情感大師都甘拜下風。
AI的「魔爪」伸向各行各業,客服、數據、金融、PPT全被碾壓。
2
某區級部門的負責人私下吐槽:「安全生產演練腳本,過去整個科室加班一周才能搞定,現在AI五分鐘生成幾十個版本,還附帶風險評估。」更扎心的是民生訴求分撥——AI通過分析15年的信訪數據,能精準預測矛盾爆發周期,甚至自動生成處置方案。當一位老科長試圖用「特殊情況需靈活處理」推翻機器建議時,系統直接把風險評估報告抄送給了分管副市長。
這場變革的殘酷,在北方某省會城市的信訪局體現得淋漓盡致。有著20年接訪經驗的老張發現,AI不僅能從海量數據中挖出上訪者的深層訴求,還能通過語義分析判斷情緒波動。他曾引以為傲的「察言觀色」,在機器面前成了過時的江湖把式。「現在年輕人都在學用AI大模型分析領導講話的高頻詞,我這種老古董連Excel透視表都玩不轉。」老張苦笑著點了根煙。
醫院的「AI醫生」正在改寫診斷規則。上海某三甲醫院的診室里,患者舉著手機里的DeepSeek診斷方案質問醫生:「您開的葯和AI建議的不一樣,是不是想多賺提成?」一位從業20年的主任醫師無奈道:「上周我自己查文獻才發現,AI用的治療方案比最新指南還超前。」更驚人的是病理科:過去一張組織切片診斷需要10分鐘,AI只需5秒,還能在直徑小於1毫米的血管上完成精準手術規劃。
製造業的「黑燈工廠」讓藍領工人集體沉默。東莞某電子廠,機械臂在黑暗中精準組裝零件,整個車間只有巡檢機器人的紅點閃爍。廠長指著監控屏說:「過去3000人的流水線,現在只需要3個技術員盯著系統。」而被優化的工人們,此刻正擠在人才市場,手機里循環播放著短視頻平台的「AI速成課」。
3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1850年,英國蘭開夏的紡織工人掄起鐵鎚砸向蒸汽機;2025年,深圳公務員對著電腦屏幕咬牙切齒。人類對技術的恐懼,連劇本都懶得換。
但回望過去,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在血腥淘汰中催生新物種:蒸汽機消滅了紡紗工,卻創造了工程師;計算機淘汰了打字員,卻孕育了程序員。這一次,AI掀起的不是「失業潮」,而是「進化風暴」——它把職場按在手術台上,逼每個人回答:「你的核心技能,能不能打過DeepSeek?」
當然,如果非要往好處說,深圳規定AI只能輔助,每台配個人類監護人,公務員從搬磚工變指揮官。
雖然AI卷得狠,卻卷不過人性,它無法解決「我媽和它掉水裡先救誰」的問題。
所以,抬頭吧,進化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