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華曾說:「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與責任愈發沉重,當面臨他人借錢的請求時,如何巧妙應對,成為了一門必修課。既不能傷了情面,又要守護好自己的財務安全,回答這三句話,或許就能讓你在這場借錢「博弈」中贏得漂亮。
一、詢問用途,理性判斷
國學大師季羡林講過:「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當有人向你開口借錢,先別急著答應,真誠詢問借款用途是關鍵。這不僅是對自己錢財負責,更是對他人的一種提醒。畢竟,錢借出去容易,想要收回卻可能困難重重。
我有個發小,前陣子突然找我借錢,說要投資一個新的創業項目,聲稱回報豐厚。我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詳細詢問了項目細節。原來,他對這個項目了解並不深入,只是聽朋友推薦就心動了。我耐心跟他分析其中風險,勸他謹慎投資,並且明確表示,這種不切實際的投資借款,我無法提供支持。雖然發小一開始有些失望,但冷靜下來后,他意識到自己的衝動,還感激我及時拉他一把。正如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在借錢這件事上,多問多想,理性判斷,能避免日後許多麻煩,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朋友負責,看似拒絕,實則是在守護雙方長久的情誼。
古人云:「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人到中年,身上背負著房貸、車貸,要養育孩子,贍養老人,經濟壓力著實不小。當不想借錢給他人時,不妨坦誠地哭窮示弱,講講自己生活的難處。
我的同事就遇到過借錢的困擾。有個遠房親戚找他借兩萬塊,說是家裡有急事。同事其實手頭並不寬裕,他便如實相告:「哥,不瞞您說,我每個月房貸車貸加起來就得還大幾千,孩子上興趣班也得花不少錢,最近老人又生病住院,我還到處湊錢呢,實在是有心無力啊。」親戚聽后,雖然有些失落,但也表示理解。這種坦誠的方式,沒有傷害親戚間的感情,又巧妙地拒絕了借款。畢竟,誰都有自己的難處,將心比心,大多數人是能體諒的。在生活里,我們沒必要為了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如實說出自己的經濟狀況,既是對自己的財務負責,也能避免因借錢產生的糾紛。
三、轉移責任,委婉推脫
作家劉震雲說:「能說的,都不是最想說的;最想說的,其實是那些無法言說的。」有時候,直接拒絕可能會讓人覺得尷尬,不妨試試轉移責任,委婉推脫。
我的鄰居就有個「小妙招」,每次有人找他借錢,他總是無奈地說:「哎呀,現在家裡財政大權都在我老婆手裡,我做不了主啊。要不您跟我老婆商量商量?」這看似把責任推給了老婆,實則是一種委婉的拒絕方式。一方面,讓對方知道不是自己不願意借,而是有客觀因素限制;另一方面,也給雙方都留了面子。當然,這種方法要慎用,並且最好提前和家人溝通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通過這種巧妙的話術,既避免了直接拒絕的尷尬,又達到了不借錢的目的,讓彼此的關係不至於陷入僵局。
人到中年,在借錢這件事上,我們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巧妙運用這三句話,真誠溝通,理性應對,既能守護好自己的錢包,又能維護好與他人的關係,在人情世故與個人財務之間找到平衡,從容應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來源:慧眼觀天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