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的人,正在湧向「南方小鶴崗」

2025年03月23日 22:49

箇舊,這座滇南的小城,正悄悄成為「反」的南方代表。

它沒有大理的熱度,也沒有昆明的喧嘩,但卻在這個疲憊時代里,以「四季如春、生活低壓」的方式,溫柔地接住了一批不想再卷的人。

從北上廣脫身的者、退休返鄉的中年夫妻、甚至剛創業失敗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生活軌跡,在這裏交匯、停留、紮根。

這不是一場熱潮,而是一種趨勢。

如果說「理想的生活」是被人喊濫了的口號,那在箇舊,這四個字終於有了具體模樣。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陽光溫和,空氣清爽,平均氣溫全年保持在18度上下。

你可以穿著襯衫度過整個冬天,也可以在院子里種菜、在陽台上曬太陽,不緊不慢地活著。不是逃避,而是選擇。

比氣候更溫柔的是生活成本。在箇舊,三千多一平的依舊真實存在,一頓只要五塊錢,一家三口一個月生活費可以控制在三千以內。

不是說這裏沒有消費升級,而是你可以選擇不過度生活。而這種選擇權,本身就是當代人最稀缺的

城市的節奏也令人放鬆。街道乾淨,車速緩慢,沒人催你加快腳步。

走在路上,人們神情鬆弛,聊天、遛狗、買菜,每一件事都顯得理直氣壯地「不著急」。

這裏沒有人用「你在哪家公司上班」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也沒有那麼多「35歲焦慮」在空氣中流竄。

生活的意義,不是拼搏到精疲力盡,而是有能力為自己減速。

當然,箇舊不是一座空心小城。

作為曾經的「錫都」,它的工業底子依然在,醫療、教育等基礎配套也都紮實。

它不像一些靠文旅爆紅的小鎮那樣脆弱,經得起時間,也接得住人心。

你想清靜,它有山;你要便利,它也有商超、影院和

一個「雖小但穩」的城市,才是真的能安家的地方。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遷入這個城市。他們並不聲張,也沒有野心勃勃的計劃,有的只是想把節奏調回正常的生活。

的設計師、帶娃回來的寶媽、失業后想要重啟人生的中年人……

他們聚在這裏,不是為了博熱度,而是終於找到了喘口氣的地方。

在箇舊,人們學會了放過自己,也學會了重新定義「體面」:不是住多大的房子、掙多少錢,而是是否能在黃昏時分安心喝杯茶,看著遠山發獃。

這種簡單、鬆弛而真實的生活狀態,也許才是對抗時代焦慮的另一種答案。

有人把這裏叫作「南方小鶴崗」,但箇舊不是鶴崗的複製品。

它不靠極低房價吸引眼球,而是靠完整的生態、友善的節奏、溫暖的日常慢慢贏得人心。

它不張揚,卻足夠堅韌,不浮夸,但足夠真實。

真正的反內卷,從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找到讓你重新相信生活、願意慢下來、認真活著的地方。

箇舊做到了。

來源:砍柴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