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李嘉誠大翻車,「惡果」已經開始顯現?
歷史真有意思 ,文章內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如果您對上述內容感興趣,請點擊上方「歷史真有意思」藍字,掃描二維碼,關注「歷史真有意思」,會有更多驚喜
致讀者:為防失聯,更多精彩內容會發布在備用小號,歡迎朋友們掃碼關注
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里,97歲的李嘉誠或許正凝視著維多利亞港的浪濤。
這位曾經被奉為「商業教父」的華人首富,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鮐背之年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
三天內港澳辦三次點名,五大媒體連發質問,228億美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商業決策,正像一柄迴旋鏢扎向這位商業巨擘的脊樑。
事情要從今年3月那筆震動全球航運界的交易說起。
李氏家族掌控的長和集團,將經營26年的巴拿馬運河港口群打包賣給美國財團。
這個看似普通的商業行為,卻因巴拿馬運河的特殊地位成為全球焦點——這條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黃金水道,每年承載著全球6%的貿易量。
美國企業獲得港口控制權后,不僅可能導致中國外貿每年增加10億美元運輸成本,更讓美軍航母獲得直抵太平洋的戰略跳板。
當中國正在拉美布局「一帶一路」港口網路時,李氏這步棋下得令人脊背發涼。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數據顯示,中國已是運河第二大用戶,每年約有6000艘貨輪經此往返。
美方若在關鍵時刻掐斷中國商船優先通行權,無異於在太平洋貿易鏈上架起隱形鎖鏈。
更諷刺的是,就在李氏套現離場的同時,華為正將每年20%的營收砸向科技研發,任正非那句「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走」的宣言仍在業界回蕩。
香港《大公報》的五連質問撕開了華麗財報下的瘡疤:當國家戰略與商業利益衝突時,頂級企業家該扮演什麼角色?
翻看李氏商業版圖,從英國電網到加拿大石油,從紐西蘭電信到澳洲天然氣,這位「買下半個英國」的商人始終奉行「在商言商」的法則。
但這次涉及國際戰略要衝的交易,讓精明的商業算計撞上了民族大義的紅線。有航運分析師測算,美國若利用港口優先權對中國貨輪加征「過路費」,相當於在太平洋豎起一道無形關稅壁壘。
歷史總是充滿黑色幽默。上世紀90年代,李氏在內地低價囤地時,曾公開表態「愛國愛港是商人本分」。
如今對比寧德時代將電池工廠建到匈牙利支持中歐班列,比亞迪拒絕外資收購堅守新能源汽車賽道,李氏家族這波操作顯得尤為刺眼。
更值得玩味的是,被美國制裁的大疆無人機創始人汪滔,至今堅持將研發中心留在深圳,而李氏兒子投資的東南亞電信項目,卻屢屢傳出配合美國情報部門的消息。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前官員透露,當年中國遠洋集團曾試圖競購這些港口,但最終敗給報價更高的美國買家。這讓人不禁想起李氏的名言「商人的最高道德就是賺錢」,但當這種哲學撞上國家核心利益,香港街頭茶餐廳里已有退休海員拍桌怒罵:「李超人變李跑跑!」
更殘酷的現實是,美國軍方2023年剛通過《印太戰略》修正案,明確要將關鍵港口納入軍事補給網路。
站在時代的分水嶺回望,任正非帶著華為穿越封鎖的背影,與李嘉誠套現千億轉投英國基建的畫面,構成中國企業家精神的AB面。
當TikTok周受資在華盛頓聽證會上硬剛美議員時,當曹德旺把汽車玻璃廠開到美國卻堅持不遷總部時,老牌富豪的「國際視野」正在經受新考驗。
香港大學最新民調顯示,18-35歲群體對本土財閥的信任度已跌破40%,「李嘉誠們」或許該讀讀《孫子兵法》里那句:「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太平洋的季風年年吹過巴拿馬運河,但這次,咸濕的海風裡裹挾的不再是商船的汽笛,而是時代拋給所有企業家的終極命題:當算盤珠子撥到第97年,是繼續做精明的商人,還是成為歷史的合伙人?
答案,或許就藏在那些正在穿越卡脖子技術的實驗室里,藏在拒絕外資收購的工廠車間中,藏在每一個把中國製造刻進DNA的企業家血脈里。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文章307中國297美國290 文章 · 目錄上一篇蔣家第四代,宣布在杭州開啟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