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刷爆信用卡后逃回國 如今迴旋鏢來了

2025年03月28日 0:35

去年5月份,北美留學圈出了一個新聞,曾引起過網友們的廣泛熱議。

一位在留學的中國在畢業之前將自己手中的多張刷空,並籍此套現了大約14萬(100萬左右),號稱是賺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時也給了美國們一個教訓!

然後他就飛回國了,當時的他可謂是洋洋得意。現在,後續終於來了!

1給美國資本家們一個教訓!他們吸取了沒?

這位把多張截圖發到了平台上了,屬於是炫耀了一波自己的「戰績」。

套現后他買機票回國,還貼上了自己的機票信息,一時間可謂是囂張至極。

他經由阿姆斯特丹轉機,從紐約飛回北京。

由於之後他會一直待在國內發展,不會再次出國了,同時美國的個人徵信和並不互通,所以刷干信用卡的行為不會對他在國內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他的行為在去年當然引起了激烈討論。

事實上,這位留學生當然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他也是學習了前輩們的寶貴經驗。只不過,前輩們都是「悶聲發大財」,獲得利益以後並不會大張旗鼓在社交媒體上炫耀。

而這位同學則是控制不住和別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了。這才顯得他很特殊,但事實上,他也只是回國前刷干信用卡大軍中的一員而已。這類人雖然不是特別多,但絕對大有人在。

而這位留學生的「第一桶金事迹」當然不止在中文社交媒體上火爆一時,也引起了本地網友的大規模討論。

在全球最大的論壇Reddit上,也有關於他「第一桶金」的主題帖子。

連美國網友都稱,這是對美國銀行們的一記重拳(a heavy blow)。

那麼,美國這些銀行們,「資本家」們有沒有通過這堂「生動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而學到了東西呢?

就在今年,後續來了。

2公布最新數據,申請信用卡越來越難

我們先來看一組美聯儲官網的最新公布的數據,它交代了2024年美國的信用卡總體債務。

2024年第四季度,消費者信用報告中顯示的抵押貸款餘額增長了110億美元,截至12月底總計12.61萬億美元。這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連續第11個季度增長,目前總未償還餘額為3960億美元,比2022年第一季度創下的歷史低點高出790億美元。

信用卡債務目前總計1.21萬億美元,在2024年第四季度增長了4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4.0%。

如果大家對於這些複雜的數字,表格都看不明白,也沒關係。咱們可以簡單總結為一句話:欠債的多,還錢的少。

這裏面肯定也有上面那位刷了百萬元,賺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留學生一份功勞。

下面,咱們說說重點:這個「刷卡」事件對於後來的留學生申請美國信用卡有沒有影響?

答案是肯定的,那便是:潛移默化中就越來越難了。

這世界上的事情啊,很多都不是擺在桌子明面上說的,都是「于無聲處聽驚雷」——桌子面上風平浪靜,桌子底下驚濤駭浪。

就在「刷卡」事件發生幾個月以後,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表示,申請信用卡被多次拒絕。其中有人把拒絕信都拋在了社交媒體上,比如這個:此類信件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我們很抱歉」……

我們再來看看拒絕他的理由,可以形容為「荒謬」。

理由一:當前或過去的違約、負面公開記錄和/或催收賬戶

理由二:你的信用利用率過高

理由三:你並沒有足夠的分期付款賬戶歷史或最近的還款歷史

這三個理由為什麼荒謬呢?

因為這名留學生剛到美國才一個月,怎麼可能有違約和/或負面記錄呢?當然更談不上還款歷史了。

他的帖子可以說是拋磚引玉,更多的留美中國同學在下面跟帖,講述了自己申請信用卡同樣不成功的經歷。

我們簡單看一下:我們又看了一些其他同樣敘述申請信用卡被拒的帖子,理由五花八門,其中居然有「會有盜用身份風險」之類的說辭。

另外,一些銀行直接需要留學生在申請信用卡時提供押金擔保還有就是上限額度的壓低。這種情況在美國和加拿大之前也是沒有出現過的,而且,留學生和本地學生是區別對待的,請見下圖: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看了一眼,日期越近的帖子,反映申請信用卡困難的指數越高:而且,講述自己多次被拒,甚至「全敗」經歷的帖子也並不少見。

我們來簡述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一位已經有了大通銀行的儲蓄卡兩年以上了,賬戶存款1萬3千美元以上。他幾個月前搬去加州,申請了大通銀行的信用卡。

第一次被拒的理由是懷疑線上身份盜用,要去線下實體銀行申請。該同學去了實體銀行,遞交了各種證件、證明,然後回家等通知。

幾周后等來的通知,結果確實再次被拒,理由是實體銀行可能不相信他所提供的文件的真實性。他再次去實體銀行溝通,得到的答覆是:這次肯定保過!

結果這個應許的信用卡又第三次被拒了,理由是幾次申請的日期太近,懷疑他詐騙。

這麼幾次折騰下來,這位同學也就放棄申請大通銀行的信用卡了,他總結的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事實上,除了信用卡的申請以外,中國留學生去美國留學的其他門檻也在升高,相信大家在近期都有所耳聞。

真是前人砍樹,後人遭殃…

3「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嚴於利己是個驕傲?

讓我們再說回這位刷卡百萬后回國的留學生。

在他去年引起的廣泛討論中,有兩個觀點非常典型,具有普遍性,我們來貼一下。

網友A說:「打著愛國者的口號,行騙子,強盜之事,還好意思秀,真是不知廉恥。」

網友B則懟網友A說:「那些從國內跑去美國的怎麼不說?刷爆美國信用卡回國就叫騙子強盜,可真會定義。」

這個網友B的觀點可以說相當奇葩。

因為,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騙子和強盜行為,都應該譴責。

這就好比說,甲和乙這兩個人都是騙子和強盜,網友A譴責甲,就等於他維護乙?

這是什麼奇葩邏輯!

其實,這個事情已經反映出一些人長期養成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了:專門利己,無論是精緻利己還是粗礦利己,總之是各種利己,而且是損人利己,做零和遊戲。

沒錯,別人都是嚴於律己,這種人是嚴於利己!

他們視社會信譽如糞土,視遊戲規則為笑話,視他人利益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其實這號人無論在國內和國外,或者哪怕到了火星,他都會損人利己的!因為無論他在哪,他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他盜刷了14萬美元,也並不會分給網友B一分錢,更不會為社會貢獻一分錢,反而,因為他的回國,千千萬萬的網友B其實是面臨著利益受損的風險的。因為他在美國可以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回了中國當然也一樣了!到了火星都一樣的!

這號人回國以後也許會不再盜刷信用卡了,但可以做其他鑽法律空子,挖空心思損人利己的事情啊,比如做生意不誠實,拖欠貨款;比如開餐館多用有毒有害,成本低的食材;比如做建築偷工減料,只要有利益就好……

事實上,在美國這個地方,個人信用相當重要,比如,在美國大學里考試作弊,甚至要面對最高五年的監禁。

而完整的個人信用其實是一個鏈條,是鏈接一個人日常生活與整個社會,乃至未來命運的鏈條。一個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獲得很多優惠和福利,比如在買保險就可以獲得更低的保費、買房買車時也可以獲得更高的可貸額度。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吧,沒有信用,破壞規則,損人利己的人,無論在世界上或宇宙里什麼地方,只要是有社會的地方,他/她給人們帶來的就只有損失,而沒有收益。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就是:損害你的利益,滿足我的利益,只做零和遊戲,合作共贏,共同進步,一起賺錢這些概念在他們的詞典里根本就不存在。

來源:英倫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