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看錯!清華北大放棄留學?還有浙大交大

2025年03月28日 18:29

北清交校友研究 ,文章內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北交校友研究 Author 生明

在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中,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交流與人才的跨國流動一直備受矚目。近年來,國內本科(境)深造人數呈現出顯著的下降趨勢,這一現象不僅關乎學生個體的發展選擇,更反映了國內高等教育格局的動態演變以及宏觀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

 

一、國內名校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變化趨勢

 

(一)各名校具體數據變化

 

1. 北京大學:2024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為641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8.38%;而在2019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達到818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5.3%。相較於2019年,2024年人數減少了177人,佔比下降了6.92個百分點,減少幅度超過21%。

 

2. 大學:2023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是573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8.4%;2019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為769人。從2019年到2023年,人數減少了196人,佔比下降了約9.6個百分點,降幅高達28%。

 

3. 北京理工大學:2019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為675人,到2024年降至330人,減少了345人,減少幅度超過51%,近乎腰斬。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 – 2023年期間,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從523人減少至374人,減少了149人,佔比下降了約28.57%。

 

5. 復旦大學:2019 – 2024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從575人減少到474人,減少了101人,佔比下降了約17.70%。

 

6. 上海交通大學:2019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為980人,2024年減少到838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2.18%,人數減少了142人,佔比下降了約14.29%。

 

7. 浙江大學:2019 – 2024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從850人減少至700人,減少了150人,佔比下降了約17.65%。

 

8. 華中科技大學:2019 – 2024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從600人減少到500人,減少了100人,佔比下降了約16.67%。

 

(二)總體趨勢

 

從上述各名校的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國內名校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在近年來呈現出普遍下降的趨勢。這種下降並非個別學校的偶然現象,而是在多所國內頂尖中同時出現,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二、背後成因分析

 

(一)教育崛起的推動

 

1. 高校科研實力提升:近年來,國內高校在科研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學術論文發表方面,高校的論文數量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的發文量逐年增加。例如,在自然領域,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持續增長,展示了國內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科研項目方面,國家大力支持高校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眾多高校承擔了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以清華大學為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科研成果不僅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具有重要影響力,其研發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多個國際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吸引了眾多學生選擇留校參与科研項目。

 

2. 師資隊伍優化:國內高校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同時加強對本土教師的培養,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許多高校通過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吸引了大量在國際學術界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回國任教。這些海外高層次人才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研究方法,還搭建了國際學術交流的橋樑,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術視野。例如,北京大學通過「百人計劃」等人才引進項目,吸引了一批在生物學、物理學等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指導學生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時,國內高校也注重對本土教師的培養,通過選派教師到國際知名高校進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國際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

 

3. 學科建設成果顯著:國內高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多個學科在國際排名中穩步上升。以上海交通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為例,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其臨床醫學專業的排名逐年攀升,已進入世界前100名。這得益於學校在醫學教育方面的不斷改革和創新,加強了與國際知名醫學院校的合作交流,引進了先進的醫學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在工程學科領域,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多個工程學科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聲譽,其在航天工程、機械工程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吸引了大量學生選擇在本校攻讀相關專業的學位。

 

(二)國內就業市場的影響

 

1. 海歸人才需求變化: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國內就業市場對海歸人才的需求逐漸發生變化。過去,海歸人才憑藉其國際化的教育背景和語言優勢,在就業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然而,近年來國內高校培養的本土人才在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不斷提升,與海歸人才的差距逐漸縮小。同時,一些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更加註重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而非單純的海外留學背景。例如,在互聯網行業,許多企業更看重應聘者的編程能力、項目經驗和創新思維,國內高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通過在校期間參与實際項目和競賽,具備了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就業市場上與海歸人才具有同等的競爭力。

 

2. 就業機會與發展空間增多: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本土企業不斷壯大,為畢業生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新興產業領域,如人工智慧、大數據、新能源等,國內企業發展迅速,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旺盛。以位元組跳動為例,作為一家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其在人工智慧、演算法推薦等領域的業務不斷拓展,為國內高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晉陞機會。許多畢業生在企業中能夠參与到核心項目的研發和運營中,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升。此外,國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就業,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

 

(三)海外留學成本因素

 

1. 經濟成本上升:海外留學的費用包括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近年來這些費用不斷上漲。以美國為例,頂尖高校的本科留學費用每年高達5 – 6萬美元,加上生活費用,每年的總費用超過40萬。英國、等熱門留學國家的費用也不低,英國的碩士留學費用每年約20 – 30萬人民幣,澳大利亞的留學費用每年約30 – 40萬人民幣。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此外,匯率的波動也增加了留學成本的不確定性。例如,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使得留學美國的成本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給家庭的留學預算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2. 時間成本考量:海外留學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本科留學一般需要4年,碩士留學需要1 – 2年。在這段時間內,學生不僅要支付高昂的留學費用,還可能錯過國內就業市場的一些機會。特別是在國內經濟快速發展、新興產業不斷湧現的背景下,一些學生擔心留學回國后難以適應國內的就業市場變化,錯過國內快速發展的機遇。例如,在國內互聯網行業迅速崛起的時期,一些原本打算留學的學生選擇放棄留學計劃,直接在國內就業,抓住了行業發展的紅利期,實現了個人職業的快速發展。

 

(四)國際形勢不確定性

 

1. 政治環境變化: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對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部分國家出台了一些限制的政策,如收緊簽證政策、加強對留學生的背景審查等。以美國為例,特朗普政府時期出台的一系列簽證政策調整,使得申請美國簽證的難度增加,簽證拒簽率上升。此外,一些國家的社會安全問題也讓留學生和家長有所擔憂。例如,歐洲部分國家的難民問題導致社會治安狀況下降,留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威脅。

 

2. 疫情影響: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球留學帶來了巨大衝擊。疫情期間,各國採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國際航班大幅減少,留學生的出行受到極大限制。許多海外高校改為線上教學,教學質量和學習體驗受到影響。例如,英國許多高校在疫情期間全部改為線上授課,學生無法親身參与實驗室實踐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同時,疫情也讓留學生和家長更加關注健康安全問題,對留學的決策更加謹慎。

 

(五)國內高校自身發展

 

1. 教學質量提高:國內高校不斷加強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提高教學質量。許多高校引入了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教學中推行「研究型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与科研項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課程設置方面,高校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增加前沿知識和跨學科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復旦大學開設了人工智慧與社會、大數據倫理等跨學科課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2. 國內深造機會增多:國內高校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在國內深造的機會。同時,高校也加強了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保障,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水平。例如,浙江大學近年來不斷增加研究生招生名額,同時加強了對研究生導師的管理和培訓,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指導水平。此外,國內高校還設立了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項目,為優秀學生提供經濟支持,鼓勵他們在國內繼續深造。

 

三、對學生的啟示與建議

 

(一)全面評估自身情況

 

學生在做出留學或國內深造、就業的決策時,應全面評估自身的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如果對某一領域具有濃厚的興趣,且該領域在國內高校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和科研資源,那麼選擇在國內深造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例如,對於對量子通信領域感興趣的學生來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該領域具有世界領先的科研水平和師資力量,選擇在該校攻讀研究生學位能夠獲得更好的學術指導和研究機會。同時,學生也應考慮自身的經濟狀況,留學需要較高的經濟成本,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那麼可以選擇在國內深造或就業。

 

(二)關注國內外教育與就業動態

 

學生應密切關注國內外教育和就業市場的動態變化,及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通過參加學術講座、行業論壇、實習實踐等活動,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強對不同領域的了解。例如,學生可以參加互聯網行業的技術論壇,了解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的最新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同時,學生也可以關注國內外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專業設置變化,以便做出更合適的教育選擇。

 

(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無論是選擇留學、國內深造還是就業,學生都應注重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學術方面,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實踐能力方面,要積极參加實習、社會實踐和科研項目,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此外,還應注重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學生可以參加國際交流項目或跨國企業的實習,鍛煉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自己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競爭力。

 

四、未來展望

 

隨著中國教育的不斷崛起和國內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預計未來國內名校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下降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高等教育將走向封閉,相反,國際交流與合作仍將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國內高校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通過聯合培養、學術互訪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機會。同時,國內高校也將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來華留學,形成更加開放、多元的教育環境。

 

對於學生而言,無論選擇何種發展路徑,都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備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人才將更具競爭力。因此,學生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不斷努力提升自己,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總之,國內名校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的變化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往期:

最壞情況?中國面臨美對俄相同金融制裁會怎樣?美歐將付出多大代價?

對標歐美,中國經濟學家差距在哪裡?

「一上網就變壞」?原因找到了

明朝以來第一次改變世界!美國新總統竟然最懂

觸目驚心!北京各區高考難易差距

數據對比!香港與內地大學怎麼選?

留學還是高考?中國內地與香港頂尖高校數據對比

國內高考or出國留學?海內外清北校友談如何規劃大學教育

「船到橋頭自然直」?不一定!看清留學關鍵,謹防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