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講道理,不要發脾氣,記住2句話就贏了

在往日歲月中,人們深信養兒能夠防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漸漸發現,連最基本的尊重都難以從那裡得到。他們可能會與我們頂撞,公然反抗我們的意願,特別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之後,他們更是不太考慮我們的感受。

他們在選擇專業、大學、職業道路,乃至選擇未來的伴侶和定居城市等重大人生決策上,往往只是表面上聽聽我們的意見。當真正做出選擇時,他們還是會堅決依照自己的心意,有時甚至根本不徵求我們的意見。誠然,每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自主選擇人生道路,我們或許不應過多干涉。但問題在於,有時候他們甚至不能給予我們最基本的尊重,例如,他們可能輕視我們的能力,認為我們無法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或者嘲笑我們的思想觀念已經過時,哪怕我們只是簡單地說一句話,也可能遭到他們無情反駁。他們似乎忘記了,我們也有自己的自尊,也會受傷和感到痛苦。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子女成人,翅膀硬朗,卻連最基本的尊重都無法給予,作為,我們不必與他們爭辯,也不宜輕易動怒。只需銘記以下兩條箴言,便可穩操勝券: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任其自然,養育孩子本就是一場。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並非始終圍繞孩子打轉,而是學會適時地放手。我們必須認識到,孩子雖因我們而來,卻非為我們而來。他們始終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人生的延續,更不是我們的附庸,因此我們無權強求他們按照我們的意願生活。即便我們的初衷是為他們好,也應考慮這種「好」是否是他們所需要的。如果有一天,孩子變得異常叛逆,處處與我們作對,不再傾聽我們的任何話語,那麼無需焦慮,只需內心默念,孩子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命運,隨他去吧。他是個獨立的個體,自己的人生必須由他自己去走,去承擔。

二,我們的使命已經完成,餘生應更好地關愛自己。孩子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那麼就讓孩子自由發展,我們將來的任務不再是過分擔心孩子,而是學會關注自身,更多地照顧自己的需求。不必將所有積蓄都留給他們,不必總是以他們為中心,而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那種過度犧牲自我的父母形象已經不再合時宜。我們越是無私地奉獻,不求回報地犧牲,就越可能不被珍惜。因為來得太容易的東西往往不被視為珍貴。無度的溺愛有時反而會培養出忘恩負義的孩子。明智的愛是生命中的一種,而無限制的溺愛只會成為孩子眼中的負擔。愛孩子,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如果方法不當,只會適得其反。

最後,讓我們銘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如果有一天,他們連最基本的尊重父母都做不到,那麼也不必期待他們將來會孝順。我們應該默默記住以上提到的兩條箴言,餘生的日子里要好好愛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獲得勝利。因為孩子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人生的完整意義,在於我們自己。

來源:初欣生活會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