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春意漸濃,但天氣仍如孩童的臉,忽晴忽雨,冷暖交替。此時地氣升騰,濕氣瀰漫,加之「倒春寒」頻襲,人體易被寒濕侵襲,出現手腳冰涼、關節酸痛、食欲不振等癥狀。中醫認為,清明養生需順應「春生」之機,重點在於驅寒濕、補陽氣、健脾胃。飲食上宜選擇溫而不燥、祛濕健脾的食材,而「雞蛋」作為平補佳品,搭配當季草本,堪稱清明養生的黃金組合。
食材:新鮮艾草50克(或干艾草10克),雞蛋2個,紅糖3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生薑3片(可選),清水800毫升
具體步驟:
1.處理艾草:鮮艾草摘取嫩葉,洗凈后焯水1分鐘(去苦澀味),擠干水分切段;干艾草溫水泡發備用。
2.煮艾草湯:鍋中加水,放入艾草、生薑片,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撈出艾草渣(保留湯水)。
3.煮荷包蛋:將火調至微沸,貼近水面打入雞蛋,小火煮至蛋白凝固、蛋黃半熟(約3分鐘)。
4.加輔料:加入紅糖、紅棗、枸杞,繼續煮5分鐘,關火燜2分鐘即可。
點評:艾草被譽為「純陽之草」,能溫經散寒、祛濕止癢;搭配紅糖補血活血,紅棗健脾益氣,枸杞滋肝腎,整道湯溫補而不上火。適合體質虛寒、經期腹痛、手腳冰涼者食用,尤其女性可常飲。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艾草用量不宜過多,孕婦需諮詢醫師。
食材:薺菜1把(帶根,約200克),雞蛋6-8個,紅棗6顆,桂圓乾10克,食鹽少許,清水適量
詳細步驟:
1.處理食材:薺菜連根洗凈(根部藥效佳),捆成小束;雞蛋外殼刷凈。
2.初煮雞蛋:雞蛋冷水下鍋,水沸后煮8分鐘,撈出過涼水去殼,用牙籤扎小孔(便於入味)。
3.合煮葯湯:將薺菜、紅棗、桂圓、雞蛋放入砂鍋,加水沒過食材,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
4.浸泡入味:關火后加少許鹽,靜置浸泡一夜(隔夜食用效果更佳)。
點評:薺菜被稱為「護生草」,能清肝明目、利濕健脾;桂圓補心安神,紅棗調和脾胃。此方順應「春養肝」原則,適合春季肝火旺、濕氣重、易疲勞的人群。
注意:薺菜性偏涼,虛寒體質者可多加生薑或紅棗平衡。
來源:秀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