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梅凌霜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在中共政局波濤詭譎之際,4月2日,中共內部又出現了一件罕有高官對調之事:68歲的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改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60歲的原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傑調任中央統戰部。在海外媒體爆出后,中共官媒很快予以了確認。
在中共體制內,掌握高官生殺大權的中組部部長地位很重要,通常,中組部部長均為政治局委員兼任,屬於副國級領導人。也因為其的重要地位,中共歷史上任該職的有名之人還不少。
中共首任中組部部長是毛澤東。1921年中共一大時曾成立中央工作部,負責人事,由張國燾擔任組織主任一職。1924年5月,中共召開第一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正式設立了組織、宣傳等部,毛澤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首任中組部長。1925年中共四大,陳獨秀接替毛的職務,此後,李維漢、羅亦農、周恩來、康生等人都先後擔任過中組部部長。
國民黨「清黨」后,生存成為頭等大事的中共,分散到國民政府軍難以抵達的邊遠山區,組織工作談不上正規。直到中共在國民政府的圍剿下,北上逃到延安,在國民政府全力抗戰之際,藉機壯大,中共的組織建設才進入了相對正常時期。
在延安初期,張聞天、郭洪濤和博古都短暫出任中組部部長。1937年12月,陳雲接任該職,直至1944年,為中共甄別、吸收了大量來自國統區的知識分子當幹部,壯大了中共。其後彭真接任。中共建政后的1952年,饒漱石接任彭真。
1954年,因莫須有的「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事件」,饒漱石被撤職,后被逮捕入獄,鄧小平出任該職。當時中組部在鄧的領導下成立了幹部訓練處,先後組織了萬余名地委書記以上幹部進行理論學習。1956年由安子文接替,直到1966年文革爆發。
文革結束后,1977年12月,胡燿邦出任中組部長,中組部工作逐漸恢復正常。胡燿邦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各級官員「平反」,其中影向最大的是「六十一人案」和為習仲勛平反的工作。
一年後,宋任窮接替胡燿邦,做了五年中組部部長。此後擔任這一職務的還有陳野蘋、喬石、尉健行、宋平、呂楓、張全景、曾慶紅、賀國強、李源潮、趙樂際、陳希,作為習的親信的陳希在卸任后,將這一相當重要的職務交給了門生李干傑,目的當然是助力習選拔出忠於習的高官,這也是為何在去年7月習重病前,習每次去外地調研,都少不了李干傑身影的原因。
如今,原本掌握高官「生殺」大權的李干傑被「貶」去相對並不那麼握有實權的統戰部,只能再次印證習業已喪失了人事方面的話語權,而對調的石泰峰雖然在習任期內一路升遷,但切莫忘記其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兼組織部部長,與胡錦濤有著十年的交集,而胡對其有提攜之恩。如果目前控局的是胡溫,胡讓本就有組織部工作經驗的石泰峰掌管中組部,就是為了進行重新的人事布局,石泰峰的地位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了。而這一職務的變動進一步印證掌控中南海的不是習,而確實是胡溫等人。 △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