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思思現狀,才明白她為什麼放棄央視鐵飯碗

2025年04月13日 20:57

曾經在台上光鮮亮麗的主持人,現如今在網上做起了直播帶貨網紅,39歲的的人生轉型就像按下電視的換台鍵,從演播廳的聚光燈下突然切換到直播間的美顏濾鏡前。

要說的工資,外界的想象和現實差距能比春晚收視率和真實觀眾數的差距還大。

有離職主播透露過,就算做到李思思這個級別,月薪也就夠在五環外租個兩居室。

這行當看著光鮮,其實和故宮裡的文物修復師差不多名聲在外,實惠有限。

李思思在央視那會兒,最值錢的不是工資卡,而是化妝間里攢下的護膚品小樣。有次台里辦內部特賣會,她搶到件打折,樂得在朋友圈曬了三天。

當年她能殺進央視,靠的可不是運氣。

北大新聞系那會兒,別人還在為專業課發愁,她已經在《挑戰主持人》節目里八連擂。

有同學記得她總帶著三件套:潤喉糖、採訪本和摺疊椅——隨時能找個角落模擬直播。

這種拼勁讓她26歲就站上春晚舞台,創下最年輕記錄。

那時候給她定妝,粉底都要多撲兩層,就怕鏡頭拍到熬夜背稿的黑眼圈。

轉型帶貨主播這事,李思思比誰都清醒。

離開央視后註冊了直播公司,辦公地點就設在自己家書房。

第一批貨是托廣州朋友找的庫存絲巾,直播間觀眾還沒場控人數多。

有次賣養生壺,講到”三檔溫控”時嘴瓢成”三檔失控”,自己笑場足足三分鐘。這些糗事現在都成了她直播間的搞笑素材,粉絲就愛看她把專業主持范兒和翻車現場混搭。

要說她帶貨有什麼獨門秘籍,大概是把新聞播報的嚴謹和綜藝節目的熱鬧揉在了一起。

賣個電飯煲能扯到東北大米種植經,介紹膠原蛋白口服液時,順手科普肽鏈分子式。

有次賣助農蘋果,她直接視頻連線果農,現場計算每畝地投入產出比,硬是把帶貨直播做成《》。

這種知識型帶貨反而吸引了不少中年粉,有大學教授說她直播間是”移動的科普課堂”。

高鐵上的養生routine讓李思思意外出圈,其實這套操作她堅持了十年。

在央視時,化妝間里永遠備著艾草錘和刮痧板,有次被朱迅撞見敷著面膜背稿,還被調侃”這是要搶美妝博主的飯碗”。

關於離開央視的真正原因,圈內人有個說法:她這種全能型選手,在傳統媒體就像被裝進定製西裝,手腳都伸展不開。

有次台里策劃新節目,她提議加入直播互動環節,策劃會開了三次都沒通過。現在自己做直播,五分鐘能換三套造型,隨時插播觀眾點歌,這種自由度在體制內確實難實現。

看她現在直播間里穿著漢服賣咖啡機的混搭風,倒是比當年春晚的定製禮服更鮮活。

轉型后的生活也沒想象中輕鬆。選品會經常開到凌晨,有次為驗證某款不粘鍋質量,她在家煎了三天雞蛋,煎到兒子看見雞蛋就躲。

團隊小姑娘說她比在央視時還拼,直播腳本改得比新聞稿還密。但李思思自己倒樂在其中,用她的話說:”以前念錯個字要寫檢查,現在說漏嘴能變搞笑梗,這心理負擔起碼輕了二十斤。”

如今再看她的社交賬號,央視時期的正裝照和現在的素顏直播對比鮮明。

有粉絲留言說更喜歡她現在”會卡粉的真臉”,比當年完美無瑕的播音妝真實多了。

來源:劇幕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