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幼兒園都是小男孩,大學全是女學生",比不生育更大的危機已出現

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原創 毒sir  毒sir財經 2025年04月10日

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已經相當嚴峻了。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的平均性別比為105.07,也就是說,每100個,對應105個男性。

只看數據的話,這樣的比例還算正常。

畢竟,男多女少不僅僅是一家之困,就連國際平均值也設置在了102—107之間。

但是,「拋開現象看均值」顯然是不行的。

現如今,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年華最佳的群體女性比例越來越高,可相反的,醫院產房中生下的女孩比例卻越來越低。

新時代人人耳熟能詳的「生男生女一個樣」似乎變成了一種不可名狀的口號。

那些曾經深受之苦的年輕人變成了父母后,順其自然的扛起了「生男孩」的大旗。

問題,到底出在了哪呢?

1

2024年,我國全國本科錄取考生總數達到了400多萬。

關於高等教育男女錄取比例的問題,統計數據並不一致。

其中一份數據顯示,女生錄取人數為294萬7991人,佔總體的63%;男生錄取分數為173萬1367人,佔比為剩下的37%。

另一份數據則給出了不同的結論,表明男女錄取比例為47.5:52.5,數據相對平衡。

當然,高校學生的男女比例依舊傳統,理科類大學的男性佔比較高,文科類大學女性佔比較高,綜合性大學的性別比例則趨於平衡。

但整體來看,如今的大學生比例確實出現了「女盛男衰」的景象。

所以,這項數據的出爐,也讓不少專家學者表示:這說明女性在學業和社會中的競爭力日益增強,對構建健康的性別社會有極大的好處。

但是,在新生兒市場上,男娃明顯更受歡迎。

2021年最新出爐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全國的比例為112:100。

魔幻的來了。

根據數據顯示,這個數字在生二胎的時候略有下降,為106。

但是,接下來,三孩的性別比卻直接到了133!、安徽、湖北等地更是升到了160以上。

到了四孩更是不得了,福建、的性別比居然飆升到了200以上。

也就是說,每降生一百個女孩,相對應就會有200個男孩降生。

可大家也都清楚,正常情況下,如果沒有人為干預,新生兒男女比例應該是就算達不到五五分,差距至少也不會超過10%。

如此懸殊的數據,說明了一個真相:有人在「拼兒子」。

2

眾所周知,在中國,未出生的胎兒,在法律上是不具備生命權的,這也是母體被允許「停止妊娠」最重要的條件。

但是,當胎兒脫出母體,呼吸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口空氣之後,他就擁有了生命權和法律賦予其的一切「人」的權利。

這個時候再傷害其性命,就是違法行為,要受到現代法律的刑事處罰。

但是為何在70多年後的現代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現象依舊如此明顯呢,甚至可以說,越來越明顯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能從各省的男女比重中能窺得一點。

從普查結果來看,全國的性別比在105,以此作為平均線,在平均線以上的省一共有11個。

其中,北方省份2個,分別是天津和;南方城市有9個,浙滬、雲貴、兩廣地區紛紛上榜。

可見,在生兒生女這方面,南北方的差距可以說是肉眼可見。

南方城市,尤其在福建、廣東這些省份,傳宗接代的相當強,傳統思想和宗族文化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而傳承的力量,同樣巨大。

因為最初,這些省份經濟還未攀升時,家庭生活多靠出力賺錢,彼時的勞動力就變得格外重要。

所以那時不僅要生男孩,還要多生男孩,這樣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生計才能被保障。

而後,沿海省份飛速發展,傳統觀念卻依舊根深蒂固,家族中「先富帶動后富」的情況屢屢發生,男性依舊是財產和地位的主要繼承者。

因此,如果不生兒子,不僅「對不起列祖列宗」,還有可能保不住家業和地位。

不管是深入人心的思想觀念,還是不得不爭的利益分配,都驅使著人們不得不拼一個兒子。

久而久之,大家或許已經忘記了最初為什麼要生兒子,但思想已經烙印上了「生兒子」的概念,就像電子產品出廠前被植入的初始程序一樣。

當然,這類現象在南方常見,也並不說明北方就不發生這樣的情況。

男女比例失衡現象是社會問題,重男輕女更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

3

中國人性別觀念的形成已經幾千年了,工業水平一般的年代,身強體壯的男性是優勢,女性的付出則處於「半隱藏」狀態,所以會產生「重男輕女」的思想。

到了現代社會,工業水平飛速發展,逐漸由體力社會轉為腦力社會,女性才有了更多的機會。

再加上我們國家很早就提出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早早解放了女性生產力,才獲得了如今更好的性別環境。

可即便如此,現實情況還在告訴人們,實現真正的,依舊是有難度的。

這種難度不僅僅在社會上,也不只體現在校園、職場和人際交往上。

看看身邊已經有的家庭就知道了。

一對夫妻打算要娃,一胎如果是女兒的話,那要二胎的可能性非常高,美名其曰湊個「女子」字。

但是,這是個「謊言」。

如果第一胎生了個兒子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很有可能就會成為獨生子女,即便打算再生一個,想法也不會那麼強烈。

現代科技的發展,讓很多事情都有了可以解決的空間,但物理上的困難可以解決,無形的傳統思想卻牢牢纏繞住了每一個人。

簡而言之,就是當下人們對性別的觀念,沒有追上科技的發展。

這導致生活再便捷、物產資源再豐富,也不可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4

男女比例失衡,惡果漸漸顯現,首當其衝的就是婚戀問題,其次就是性別對立。

高出女性三千多萬的男性數量,如何解決?

家庭男女分工出現矛盾,離婚率攀升,如何降低?

彩禮嫁妝頻頻被討論,冷靜期從不被接受,如何緩解?

還有,一般情況下,網路掀起性別對立爭端的話題,最初都與性別沒多大關係,但最後為什麼都能拐到「男女」問題上去呢?

說到底,社會現象環環相扣,結合起來是一個巨大的圓圈。

現實生活中因性別問題產生矛盾,導致通過網路大吐苦水的人越來越多,情緒激蕩下,男女矛盾愈發尖銳,戀愛、婚姻話題被反覆鞭笞,生育率連年下降,未免不是有這方面的影響。

不過,鑒於目前的環境,不能草率的下結論說是「性別比失衡」導致了這一系列的影響。

只能說,這個圈內只要有一環出現了問題,所有的話題都會被輻射到。

關乎男女的政策看似高高在上,與普通人沒什麼大關係。

但從如今「性別對立」、「男女矛盾」、「婚戀危機」成為網路上的流量密碼就知道,這已經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了。

更何況,男女平等問題並不僅僅只關乎女性。

流傳至今的男耕女織,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是否存在問題?是否需要改變?這都是亟需討論和解決的事情。

人們在網路上的戾氣,相信不是單方面的發泄,更多的是憤懣,自己曾經接受的教育似乎和真實的世界出現了衝突。

既然曾經的故事已經發生,現在的讀者就不可能改變結局,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至少,未來故事的結局,是由如今的主角書寫的。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