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朝鮮傳言政權將垮台,北京準備阻難民湧入,但朝鮮人願意美國來接管政權,而不是中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明居正曾表示,明年1月至2月,大陸官民矛盾加劇,到一定程度會導致政局動蕩。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多,越來越多的民眾更理性地看待貿易戰,試著對比思考——中美兩國政府應對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影響策略完全不同。中共從不考慮老百姓,而美國盡量避免擾民。
據日本亞洲新聞社(Asia Press)報導指出,在4月下旬,該新聞社外派至朝鮮的多名記者披露,朝鮮傳出金正恩政權即將更迭的傳言,相關的傳聞如滾雪球般四處傳開來。
在朝鮮北部的一名記者表示,日前正廣為流傳的傳言內容指稱,中共軍方已於中朝邊境增加兵力,以因應朝鮮與美國正準備開戰,或他們希望能夠阻止金正恩垮台,以免導致該國難民大量入中國。
還有一位在兩江道(其以鴨綠江與中國為界)的記者透露,傳言可能是由於朝鮮經濟一天比一天差,民眾在市場上公開批評朝鮮的制度,並說如果由其它的國家來接管,則美國將會比中國好。若是這樣,我們就能夠成為一位資本家。
對於這些傳言與怨言的流傳,朝鮮當政府似乎更加敏感。根據多個地區的記者說,從4月中旬開始,警方與秘密警察已經開始展開調查,要將市場上散播傳言者追查出來。
一名記者稱,民眾在地方政治會議上已經被警告,指稱如果散播這樣的傳言,是要被判罪的,可是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有人因散播傳言而遭逮捕的。
明居正:中共今年和明天的5點預測
而另一方面,川普跟彭斯對中華民國的期望非常高,說台灣是華人民主典範,是華人的希望。中共滲透台灣媒體很厲害,要想認清中共假象,要看好的媒體,比如,新唐人、大紀元;多傳播正確的訊息,現在自媒體發達,社交媒體發達,多應用社交媒體,傳播出去。
中美應對貿易戰,避險策略有何不同
美國總統川普是一位民選總統、同時也是一名成功的商業大亨。他上任兩年多,給企業和個人減稅、鬆綁法規、縮編政府人員,使得就業創歷史紀錄;同時,因擔憂開支太高,他還取消了2018年11月的美國大閱兵。
川普政府在踐行的「美國優先」政策體現在「以民為本」施政理念。孟子提倡的「民本論」認為,民眾是一切政權的根本和關鍵,如果國君要令國家強大,就必須能夠「保民」。
川普對華政策的最新在線調查顯示,他在對華政策上重視的承諾跟大選時保持高度一致。這些問題分別是:是否相信美國優先政策、會帶回工作承諾、帶給未來更強有力的經濟以及保障長期經濟增長,還有「是否應拒絕對中共妥協」、「要求中方有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行機制」、「保護美國免受他國(例如:中共德)盤剝」等。
對於中美貿易戰,美國是盡量避免擾民,中共則鼓噪全民備戰;美國擔憂貿易戰影響民眾生活、增加百姓負擔,中共則生怕落下一個民眾、全民表態仇美(效忠中共)才行。兩種風格代表了兩種社會體制。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表示,「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哪個國家都是靠勤勞、靠自己,養家糊口。但多年的中共政治宣傳讓人以為中共給了飯碗,愛國就等於恨美國、恨日本、恨法國,中共宣傳風一刮,煽動國人不加思索地站到中共的立場上。」
他建議說,中國人要分清中國不等於中共,同時不妨換位思考——為何美國如此應對貿易戰,哪一種避險策略才對老百姓真正好。
朱明補充說:「其實,不用去挖空心思揣摩美國,共產黨真關心民眾,就應該少折騰老百姓,不妨跟美國拉平——美國怎麼補貼,中國就怎麼補貼,別讓老百姓緊著褲腰帶跟它干。」另一方面,中國陷入經濟困境早成定局,幾頭灰犀牛(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波動)早就存在,中國經濟也從來就是膨脹—調控—緊縮—再膨脹—再調控—再緊縮,小病、中病從來沒斷過。
阿波羅網孫瑞后報道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