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震驚!「萬億帝國」正式進入破產清算
許多人可能未曾深思,對於辛勤工作的普通職員來說,他們最擔憂的是什麼?
他們擔心的是,今天還在勤勤懇懇地工作,明天卻突然被告知公司破產,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或者,他們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攢夠的首付款購買了房產,卻遭遇項目爛尾,夢想破滅。
在中國,每一個行業巨頭的起伏都深深影響著無數人的生活和未來。正如不久前,中植集團——這個一度在金融界嶄露頭角的巨頭,已經正式步入了破產清算的階段。
「萬億帝國」金融巨鱷正式進入破產清算
最近,金融界發生了一起讓全國震驚的大事。
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布的消息,中植集團,中國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之一,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已經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為了加快推動債務清償、降低債權人的損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經裁定正式受理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申請。
在破產清算過程中,為了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北京一中院決定將債權申報期限延長至2024年4月20日。
說起來,中植集團此次申請破產清算,根源於其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和資產不足以覆蓋全部債務。
早在2023年8月,市場就傳出「中植系」公司理財產品相繼停止兌付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2023年11月22日,中植集團發布公開信,承認公司相關產品實質性違約,並向投資者致歉。信中透露,集團總資產賬面金額約2000億元,但剔除保證金后的負債本息規模高達4200-4600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
在當時這則消息就像一枚重磅炸彈,讓整個金融界陷入混亂。投資者瞪大了眼睛,社會輿論如火如荼。
暴雷並非突如其來
隨著中植集團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的消息傳出,目前市場輿論嘩然。大家都像熱鍋上的螞蟻,紛紛猜測,中植集團會不會是繼恆大之後的又一場萬億級金融暴雷。
畢竟,恆大的破產危機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動,而中植集團的資產規模超過了恆大,那麼破產清算所帶來的影響無疑將更加深遠。
當然,也有看客不明白,中植集團的負債「只有」2000多億,怎麼能跟恆大的2.4萬億一個級別?
實際上,中植系的資產規模可是比恆大還要多出1.14萬億!
因為,自創立以來,中植集團頻頻通過下屬的公司控股、參股和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3.6萬億。
來看看中植集團的業務版圖:戰略控股或參股6家持牌金融機構,分別是:中融信託、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恆邦財險、中融匯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
控股或參股的資產管理公司有5家,分別是: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
控股或參股的4家財富管理公司是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
實際控股9家上市公司,分別為美爾雅、凱恩股份、准油股份、康盛股份、美吉姆、宇順電子、皓宸醫療、天山生物、寶德股份。
由以上這些公司、金融機構所組成的龐大金融帝國,在商場上就被稱為「中植系」。
然而,2023年7月29日,一名自稱在恆天財富工作7年的理財顧問公開發表了一封「自白書」:「爆雷了,都是高凈值客戶,單個300萬以上的投資有15萬人,涉及金額2300億,單個客戶最多投資50多億。」
主要是因為中植集團的投資門檻至少300萬起步,基本把普通人拒之門外,所以這次受影響的大多是投資人,以及一些做投資的明星。
目前來看,這場暴雷僅震動了金融圈,在社會層面的影響並不大。於是,有了解情況的網友戲言:「中植系專坑有錢人」。
為何陷入深重危機?
關於為什麼會暴雷,此前中植集團發布的道歉信中也有簡單提及。
原因之一就是中植集團創始人解直錕兩年前突發心臟病離世,讓公司陷入混亂,集團及旗下企業高度依附於原實控人決策,導致內部管理面臨失效狀態。
中植成立於1995年,創始人是解直錕(是毛阿敏的老公),他剛開始是通過承包,挽救一些快要倒閉的印刷廠,才走向了創業的道路。起初他是收購木材賺的第一桶金。
直到1997年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進軍了房地產行業。緊接著,到2001年又把手伸向了金融產業,控股了多家公司。
後來他們的業務模式,其實就是募集資金,幫助這些有錢人投資到各種產業,幫助投資人賺錢,簡單來說就是用錢生錢。
就這樣,中植集團業務遍布金融、能源、礦產等多個領域。
可是,2021年底,解直錕突發心臟病離世,沒有交代任何遺囑,讓這個企業在沒有主心骨的前提下,讓企業內部管理陷入混亂,再加上多位高管和核心人員的離職,讓企業迅速走下坡路,顯露出衰敗的跡象。
在解直錕離世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中植集團嘗試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但無奈資產減值嚴重,清收難度大,預計可回收金額低,資金缺口巨大。
筆者認為,雖然解直錕是中植集團當之無愧的靈魂及領軍人物,但要將中植的雷完全歸結于解直錕離世導致,就有些誇大了。
其實,早在解直錕離世前,中植的雷就已經埋下了。
首先是股權投資屢屢踩雷。從樂視網到康得新再到長生生物,中植系可謂是將所有的雷都踩了一遍。甚至還有明明是作為投資人入局的,最後卻出現「炒股炒成股東」的事件發生。
解直錕在世時,中植持股超過5%的上市公司甚至達到了25家,控股的有8家。而且大多數的經營狀況並不好,甚至有的股票還被標註了「ST」字樣。
中植集團大樓
其次是中植集團把手握巨額資金投進了房地產行業。尤其在中植系的投資渠道中,房地產也是所有投資當中重要的投資標的。
數據顯示,從2017到2020年,這4年間,中植旗下的中融信託投向房地產的佔比,從6.61%一路上升到18%,4年翻了將近3倍。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行業遇冷,這對於投資屢屢失利的中植集團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據不完全統計,中植近幾年接連踩中的暴雷房企達到15家,與恆大、華夏幸福、佳兆業、融創這些風險房企均有業務合作。
這才是中植集團暴雷的最直接且最重要原因。
寫在最後
隨著市場無序擴張的階段逐漸落幕,中植集團的危機並非個案,預示著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企業面臨類似的風險。
富人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貧民死於基金。
不是你沒被坑到,而是這個坑暫時不適合你。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財經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