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人財路,殺人父母!這次信號很明確
斷人財路,殺人父母。
張居正和雍正成功了,為明清續命百年。王安石失敗了,隨後金融崩潰。
現在,新一輪財稅改革就要來了。
這次被盯上的,可能是富人。
1
稅收,是國家的命脈。
明亡,不亡于努爾哈赤與李自成,實亡于白銀外流造成的稅收體制崩潰。
稅收,也是央地博弈時指導地方政府行為邏輯最明確的信號。
比如94年分稅制改革,直接奠定了未來20年土地財政的基礎。
也因此,改開以來,上頭基本每十年就會審視一次國家的稅收制度。
1993年,大會拉開了分稅制改革的序幕。2003年,大會確立了公共財政的改革重點。
2013年,大會提出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目標。
現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最大的財稅改革,很可能就要來了。
6月25日,審計署向人大提交了《2023年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謀划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完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
這幾天呢,各路官媒也紛紛開始吹風,說消費稅改革將至:受消費稅改革利好的中國中免,昨天直接逆勢漲停:中國中免日k 數據來源:雪球
王府井,同樣漲停。
王府井日k 數據來源:雪球
我們知道,財稅改革,一定會動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那這次可能在大會後上馬的財稅改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
就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這次的財稅改革有三個重點:1 、將消費稅擴大至「富人消費品」
2 、徵收環節后移,引導地方刺激需求而不是加大生產
3 、消費稅收入向地方傾斜
一個個說。
首先,先說消費稅範圍擴大。
咱們國家目前,有兩種消費稅。
一種叫「增值稅」,一種就叫「消費稅」。
其中,我們國家的「增值稅」更接近於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稅,從生產端對所有商品徵稅。
而我們國家的「消費稅」更像一種懲罰性的二次稅收,只對煙、酒、奢侈品、木質一次性筷子、鞭炮、成品油、汽車摩托車徵稅。
要麼不環保、要麼有成癮性,反正都不怎幺正能量。
你可以把我們國家的「消費稅」理解為「負能量稅」。
它提供了中國約8%的稅收,是中國第三大稅收來源。
但是呢,這個「負能量稅」的稅率表,是2008年定的,到今天已經嚴重過時。
像私人飛機、高檔會所、馬術這些玩意,08年的富人還不配擁有,但在今天已經是標配了。
所以,擴大徵稅範圍,其實就是更多地從富人的享受里徵稅,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
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徵稅環節后移和消費稅下划給地方。
這兩點,將徹底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邏輯。
目前,地方政府在企業身上只能收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都是在生產環節就完成了徵稅。
舉個例子,所有地方政府里,只有貴州政府能在茅台身上收到稅。同時,茅台只要生產出來就能增加稅收,賣沒賣掉,地方政府並不關心。
稅收環節前置最大的好處,是徵稅簡單。你只要在茅台廠數瓶子就行,不需要去查這箱酒到底是賣到了上海還是河南。
而最大的弊端,就是直接導致了各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刺激生產,而忽視刺激消費。
你像光伏,中國的產能都大於世界總需求了,可行業里各位大佬還在擴大需求。
他們傻嗎?他們不懂光伏嗎?肯定不是。
他們之所以會違背經濟規律擴產,背後恐怕多少有著來自於地方的壓力。
大家也可以在我們的小程序里,看看這幾年光伏基金跌得有多狠:中國現在供給遠大於需求的局面,與徵稅環節前置引導的地方政府行為,有直接關係。
反過來,把徵稅環節後置,就有利於引導地方政府刺激消費。
以前徵稅靠生產,那重點是招商引資,是提供給企業信貸、土地、批文等資源。
以後徵稅靠消費,那重點是刺激經濟,是發消費券、搭建消費場景等舉措。
對於緩解當下供給遠大於需求的經濟現狀,財稅改革確實迫在眉睫。
另外,消費稅下划給地方政府,能緩解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
在審計署向人大提交的公開報告里,甚至提到了有地方政府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的錢,拿來給官員發福利。
捉襟見肘,可見一斑。
3
我們認為,消費稅改革可能會產生幾個後果:1 、在地方政府的刺激下,富人消費賽道蓬勃發展。
中國的富人消費服務,是明顯落後於國外的。
遊艇啊奢侈品啊,全都是國外更發達。
這就直接導致,國內的富人,要麼在國內花不出錢,要麼去國外花錢。
國內的先富帶動了國外的后富,肥水專流外人田。
地方政府能從富人消費賽道中收到稅,自然就有動力為該賽道保駕護航。
一邊多收稅,一邊多產生工作崗位,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是好事。
2 、奢侈品可能會進一步漲價,利好免稅概念與境外游。
這個不多解釋了,一目了然。
3 、會引發各省市有關於財稅新政的進一步博弈。
根據銀河證券的測算,消費稅後置有利於廣東、山東、浙江、河南等人口及消費大省,不利於貴州、上海、雲南、湖北、湖南等煙酒、汽車、原油加工大省。
尤其像貴州,其他產業本來就弱,徵稅壓力可能會更大。
4 、消費數據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收入、長期看人口。
地方政府可能會出台更多能刺激消費的政策,諸如消費券、大力發展文旅等,對於財政相對富裕的勝負,關於生育刺激的力度也有可能擴大。
5 、從美股的經驗上看,生產並不能帶來牛市,而消費才是牛市的根本。
早在二戰之前,美國就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國,遠超英法德。
但期間,美國道瓊斯的走勢非常糟糕。
一直到二戰後,美國發生了從生產到消費的結構性轉變,美國股市才開始抬頭。
如果財稅改革能改善中國目前供給遠大於需求的現狀,那麼A股不說牛市,其他稍微抬個頭讓人喘喘氣,未必沒有希望。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咱們的稅改能夠順利得、深入得貫徹執行,能切切實實動到富人的蛋糕。
畢竟,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次稅改是輕鬆的。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派克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