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賀錦麗首場辯論 各界評論家看法現重大分歧
9月10日晚,美國前總統川普和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在左翼媒體ABC進行了首場總統大選辯論。辯論結束后,《新聞周刊》(Newsweek)邀請多位作家和評論家對兩人的表現進行評價,結果引發了不同的意見和爭議。
一些評論家則認為川普的表現更加出色,或者雙方不分勝負。棕櫚灘自由研究所所長保羅·杜奎諾伊(Paul du Quenoy)認為,川普不僅戰勝了賀錦麗,甚至在面對偏向賀錦麗的2位ABC主持人時也表現得遊刃有餘。他指出,川普在大部分時間里都保持了清晰和真誠,有效化解了賀錦麗的一些刻板攻擊,尤其是在他的結尾發言中,他直接向美國人民傳達了他的信息。
法律分析師阿倫·所羅門(Aron Solomon)則認為這場辯論是平局。他指出,賀錦麗未能對川普造成實質性打擊,而川普則成功避開了賀錦麗的挑釁。
FCB廣播電台網路的執行長達維奧·莫羅(Darvio Morrow)同樣認為這場辯論結果為平手。他表示,雖然賀錦麗在辯論中更加自律,但缺乏實質內容,而川普則表現得咄咄逼人,然而他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為自己辯護,而非主動攻擊對手或闡述自己的政見。
獨立記者邁克爾·特雷西(Michael Tracey)也認為辯論是平局,但他在批評賀錦麗時指出,任何一位認真接受小布希時代的共和黨籍前副總統迪克·切尼支持的候選人,都應該被認定為自動輸家。
而部分評論家認為賀錦麗在辯論中表現得更為出色,勝過川普。新聞記者兼作家瑪麗·凱瑟琳·漢姆(Mary Katharine Ham)指出,賀錦麗巧妙地引導川普在不利於他的議題上爭論,特別是墮胎、他的集會以及1月6日國會大廈遭攻擊事件。而川普未能有效反擊賀錦麗的自由主義立場,或是在移民和經濟等對他更為有利的領域展開攻擊。
倫理與公共政策中心的研究員帕特里克·T·布朗(Patrick T. Brown)也支持賀錦麗勝出這一觀點。他認為賀錦麗表現稱職,而川普則在辯論中犯了一些錯誤,例如為自己在1月6日事件中的行為辯護,引用不可靠的網路迷因,並重提2020年大選的爭議。
作家貝瑟尼·曼德爾(Bethany Mandel)從氣氛的角度分析了這場辯論,她認為賀錦麗給人的印象是真誠而發自內心,而川普的表現則顯得反覆無常、語無倫次且粗暴,這種行為可能會讓搖擺選民感到不安。
國防重點研究機構的研究員丹尼爾·德彼得里斯(Daniel R. DePetris)則表示,就外交政策而言,這場辯論的結果也是平局。他批評賀錦麗僅重複停火的陳詞濫調,稱這是一個完全不足且陳舊的答案。此外,賀錦麗誓言繼續支持烏克蘭,但未設定明確期限,並重複她對北約的迷戀。德彼得里斯認為,川普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現也未見得更好。他聲稱,如果他繼續擔任總統,哈馬斯在10月7日的襲擊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都不會發生,但並未解釋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德彼得里斯強調,此次辯論的最大輸家是「數百萬觀眾」,他們想知道誰更有資格擔任三軍統帥,卻未能從辯論中獲得答案。
總體來看,《新聞周刊》指出,對於川普和賀錦麗在首場辯論中的表現,評論界意見不一。一些評論家認為賀錦麗表現更勝一籌,而另一些評論家則認為川普表現更為出色,或是雙方平手。辯論的結果以及後續的輿論反應,將對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產生重要影響。
原文鏈接:川普賀錦麗首場辯論 各界評論家看法現重大分歧,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