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180度大轉彎自打臉 日本舉國憤怒撤離大潮不可阻擋

2024年09月21日 8:02

作者: 阿波羅網王篤若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918事變當天,全國搞大規模紀念,當日一名10歲的在上學途中被44歲的男子刺死,引發日本舉國憤怒。事發后,試圖封鎖消息,不提國籍,報道寥寥,引發日本朝野憤怒,與中共斷交衝上社交媒體熱搜。僅兩天後,中共當局突然宣布撤銷對日本海鮮進口的限制,並同意日本排放計劃,這一180度的外交大轉彎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與質疑。

此前,雖然國際機構證實日本核廢水對人體沒有傷害,中共也放行中國漁船在日本海域打漁在中共買,但是以核廢水排放帶來的輻射污染為由,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自福島核處理水排放開始后,日中關係緊張,中共甚至曾要求對核污水進行獨立採樣監測,但日本拒絕了這一要求。然而,這起日本男童在中共國遇害的事件似乎成為了推動中共改變對日態度的關鍵節點。

核廢水排放問題實際上是中共用來打擊日本經濟的手段之一,但隨著開始大規模,中共不得不重新審視對日政策。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隨著日企大規模撤離,此次事件加速了這一趨勢,導致中共180度大轉彎,自打臉,被迫撤回與日本對抗的政策。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深圳男童遇害事件也引發了日本企業的連鎖反應。許多在中國的日本企業紛紛宣布員工可以攜家眷返回日本,公司將承擔費用。這表明,日企撤離中國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謝金河指出,此前三菱汽車、新日鐵等大型企業已先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而深圳男童遇害事件則進一步加速了日本企業的撤離步伐。

謝金河還提到,自改革開放以來,日本企業曾在中國設立了超過31,300家工廠和分支機構,尤其在日圓升值和泡沫經濟時期,日本大量投資中國。然而,隨著地緣局勢的變化,尤其是台海局勢和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日本企業逐漸意識到留在中共國的風險日益增加。特別是在中共國長期的反日教育下,仇日情緒代代相傳,進一步加劇了兩國關係的緊張。

此外,外界普遍質疑,中共突然轉變態度,撤銷對日本海鮮的進口限制,是為緩和因男童遇害事件而急劇惡化的中日關係。許多人認為,這一政策轉向不僅是中共對日本的外交彌補,也是中共為保住在華的剩餘日企而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綜合來看,深圳男童遇害事件在日中關係中引發了多米諾效應,加速了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趨勢,並迫使中共在核廢水排放問題上做出180度的外交大轉彎。然而,這一政策的改變是否能夠真正緩和兩國緊張關係,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原文鏈接北京突180度大轉彎自打臉 日本舉國憤怒撤離大潮不可阻擋(圖),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