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踢爆:中國經濟噩夢!習近平站在交叉路口

2024年10月02日 12:04

在1990年代的中國南方港口廈門港,裝船的報關時申報裝有貴重的出口貨物。當時正值努力擴大全球貿易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政府為各物流公司提供了可觀的出口退稅,造就了不少百萬富翁。但裝載上船的還有一個秘密:許多集裝箱是空的。

在1990年代的中國南方港口廈門港,裝船的集裝箱報關時申報裝有貴重的出口貨物。

當時正值中國努力擴大全球貿易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中國政府為各物流公司提供了可觀的出口退稅,造就了不少百萬富翁。

但裝載上船的還有一個秘密:許多集裝箱是空的。

當時,這種欺詐在中國海運業並不罕見,出口商與海關官員勾結,不當利用國家補貼,誇大了中國出口蓬勃發展的同時將巨額資金據為己有。

直到2000年代初期,隨著的臭名昭著的走私案的曝光,類似的操作被揭露。而賴昌星的奢侈生活和他涉嫌的腐敗行為震驚了中國民眾。

如今,全球98%的海運集裝箱來自中國,這些集裝箱成為這個經濟超級大國興衰的象徵。

將「中國製造」銷往全球各地近40年後,中美貿易戰以及和技術等關鍵行業的打壓將中國的經濟泡沫擊破。

那些曾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影響力的集裝箱如今再次空空如也,堆積在中國的各個港口。

中共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李強抵達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75周年紀念活動。(Reuters: Florence Lo)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誕辰這天,面臨著自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以來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動蕩。

作為現代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專制政權之一,中國正忙於應對各種挑戰,它們暴露了這一政黨藏在深處的弱點,威脅到總書記習近平「中國夢」的重要願景。

經濟衰退威脅執政合法性

1978年,中國第一艘集裝箱船駛往,標志著在時任最高領導人推行經濟改革之前,中國已經開始嘗試全球貿易。

鄧小平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文革后的階級分化問題。此舉是統一戰線的核心,這是一種戰略,旨在團結各個社會階層推動國家的發展。

統一戰線還加強了黨對愛國主義教育、宣傳媒體以及經濟的控制。

從此以後,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共宣傳的核心。

今天的中國正努力讓經濟增長重回正軌,但其剛剛推出的激勵措施充其量只能產生相當有限的影響。

國慶前夕,中國人民銀行釋放了約2000億(近一萬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將利率從1.7%降至1.5%,降低了住房抵押貸款的利率和首付要求。

由於赤字巨大,中國提高了眾所周知的低退休年齡。(Reuters: Tingshu Wang)

儘管採取了這些措施,市場情緒和消費者信心仍然很低。

據中國官媒的報道,在深圳這樣的大城市,30%的寫字樓仍在掛牌出租。

今年的前七個月,超過一半的省級政府未能實現財政收入增長目標,發出了讓人們對地方政府財政健康狀況感到擔憂的信號。

為了解決巨大的養老金赤字,中國政府提高了本國眾所周知的低退休年齡,將男性退休年齡提高到63歲;根據職業不同,女性退休年齡提高到55歲或58歲。

的經濟策略現在與房需求萎縮產生衝突,部分原因是幾十年來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影響。

北京方面對房地產開發商的打壓導致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下降。(Reuters: Tyrone Siu)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持續30年繁榮期間,中產階級父母將畢生積蓄投資于房地產,但在習近平對開發商進行打壓后,他們發現自己的房產價值大幅縮水。

年輕一代通常是獨生子女,對結婚或生育兒女興趣不大。再加上他們可能會從父母繼承至少一套公寓,中國房地產市場至今沒有出現空置房被搶購一空的跡象。

提高生活水準一直是共產黨宣稱其合法性的關鍵因素。

但隨著經濟放緩,共產黨必須解釋為什麼只有自己才是這個國家14億人民的合法執政者。

黨的建設面對挑戰

中國共產黨聲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種說法的作用也日益遭到削弱。

在賴昌星一案中,港口海關官員收受的賄賂部分來自出口退稅。中共軍方的官員,特別是海軍也參与了協助賴昌星走私的行動。

賴清德進行犯罪活動時,習近平和賈慶林等重要政治人物都在廈門市所隸屬的福建省擔任高級職務。

習、賈二人都出身於黨內頗有聲望的家族,沒有一位因引咎辭職。

1990年代時那些空空的集裝箱只是一個例子,顯示了黨的最高領導層與地方官員之間的棘手關係。

在最高領導一人統治的體系中,地方官員往往會誇大統計數據以實現關鍵績效指標,有時甚至無所作為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就在黨員的數量激增至近一億人的今天,腐敗幾乎已成為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腐敗當然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在中國也不僅存在在航運業。

然而,鑒於共產黨的專制性質,與民主政府相比,不受制約的權力可能更會得到濫用。

自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以來,濫用公權力一直是中國公民最關心的問題。

習近平上任之初發起的反腐運動最初廣受歡迎,大家認為那是遏制系統性貪腐、恢復對政府信任的嘗試。

然而,隨著習近平史無前例地打壓言論自由、取消黨內製衡,法治和一些基本的人權問題卻一直懸而未決。

年輕一代的入黨意願也在減弱——截至今年七月,新入黨的人數增長已連跌兩年。

對富裕的精英階層的打擊範圍也在擴大,在公眾眼裡,這麼做似乎是為了挽救經濟。

然而,隨著一些有知名官員退還數成百上千萬元的賄賂收入,面臨開除公職的處分,這似乎只會進一步削弱公眾對領導班子的信任。

再加上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私營企業在政府的管控下苟延殘喘,共產黨長期以來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的雙重考驗。

眼下,習近平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已經超出了經濟政策的範疇。他必須解決政治精英和人民群眾之間日益擴大的社會分裂,更有效解決腐敗問題,並確保在不危及國家長遠未來的情況下維持黨對權力的控制。

中國歷史的這一章節究竟是一場美夢還是一場噩夢,取決於習近平如何有效地在動蕩之中撥亂反正。

來源:ABC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