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姓今後怎麼辦?部分罕見病或無葯可醫
核心提要:
1.去年12月,在第十批中國藥品集中採購中,所有原研葯企或放棄競標或象徵性報價,最後無一中標,引發輿論關注。這意味著,患者可能以後無法在醫院開出原研進口葯。不少原研葯,甚至是唯一的罕見病用藥也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這讓部分患者一度陷入了無葯可用的困境。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已有數十款進口原研藥物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據國家醫保局所屬媒體平台「中國醫療保險」公眾號統計消息,已有161種進口葯未在中國再註冊。
2.這些原研葯退出的理由大多為專利到期、市場競爭、成本效益分析、藥品政策調整等。而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原研葯因無法進入集采,以及仿製葯對其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壓縮,原研葯企獲利甚微。
3.原研葯退出后,人們的焦慮點在於仿製葯的質量是否與原研葯一致。儘管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但部分仿製葯仍不時「爆雷」。專家張洪濤指出,當經濟周期進入下行軌道,葯企面臨降本增效時,如果價格是帶量集采最關鍵的指標,就很難避免「偷工減料」時有發生。節約成本帶來的負面是藥物治療效果的降低,以及藥物的質量問題。
這些知名進口原研葯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近年累計已有161種進口葯未在國內再註冊!
1月初,一位家長在網上發文,稱在接種完第一針默沙東甲型肝炎滅活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維康特后,再接種第二針時被告知已斷貨。多地家長面臨這種無同種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可打困境。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初,默沙東中國就向媒體確認,基於全球商業策略的調整,決定即日起不再向中國市場供應維康特®。
目前國內市場,默沙東獲批進口甲肝滅活疫苗產品共有四個規格,分別為1支/盒(25U/0.5ml/支)、10支/盒(25U/0.5ml/支)、1支/盒(50U/1.0ml/支)、10支/盒(50U/1.0ml/支)。這四個規格的進口甲肝滅活疫苗的註冊證均將於2025年7月15日到期。這也意味著,到了今年7月15日後,這一產品將無法進行新的進口,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葛蘭素乙肝疫苗安在時、賽諾菲旗下巴斯德流感疫苗等數款疫苗,也停止在國內的供應和銷售。
與此同時,美國著名葯企禮來,在近年先後有兩個原研藥劑型停止供應中國市場。繼用於治療憂鬱症的精神科老葯「百憂解」(Prozac)分散片劑型兩年前退市后,國內市場仍有膠囊劑型在售,但去年11月,禮來方面宣布,2024年底全球將停止生產「百憂解」。而禮來製藥旗下的另一款用於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擇思達(鹽酸托莫西汀膠囊)也於2024年1月停止中國市場供應。
另一家跨國葯企葛蘭素史克也分別於2022年、2024年,先後宣布將乙肝葯阿德福韋酯片(商品名:賀維力),抗生素西力欣(頭孢呋辛酯片),不再供應中國市場。
另據公開報道,明星止咳藥沐舒坦(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也於2024年第一季度退出中國市場。
此外,西安楊森的力洛(琥珀酸普蘆卡必利)、默沙東的捷諾維(磷酸西格列汀)、優時比的開浦蘭(左乙拉西坦)艾伯維公司昔日明星丙肝藥物奧比帕利等數十款藥物,乾脆註銷了在中國的批文。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已有數十款進口原研藥物宣布退出國內市場。部分罕見病唯一用藥的退出,讓部分患者出現無葯可用的困境。另據國家醫保局所屬媒體平台「中國醫療保險」微信公眾號2024年5月發布的一篇文章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有161種進口葯未在我國再註冊。
這些原研藥物為何退出國內市場?有無藥物替代?罕見病人怎麼辦?
進口原研葯退出中國市場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從來沒有今年這樣備受矚目。
去年12月,在第十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中,全部原研葯企或放棄競標,或僅作象徵性報價,最後居然無一中標,引發了人們的廣泛爭議。這意味著,人們以後可能在醫院無法再開出原研進口葯。而許多原研葯,甚至是唯一的罕見病用藥,也因無法進入醫保,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這使部分患者一度陷入了無葯可用的困境。
來源:腫瘤情報局
「唯銘贊」2019年5月獲批上市,被列入我國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作為高值藥物,「唯銘贊」曾出現在2021年的醫保談判預選名單中,但最終談判失敗,2022年未參与醫保談判,只納入了部分地方醫保及惠民保。
「唯銘贊」非常貴,在中國的定價為7500元一支(5mg),需要依據患者體重決定用藥劑量,一個25斤的孩子,一年用藥的總價在200萬元左右。2023年2月27日,百傲萬里製藥發布2022年財報,全年營收20.96億美元,但在中國大陸市場營收空間佔比很小。
2024年5月,「唯銘贊」的藥品生產商百傲萬里製藥(BioMarin)在中國的進口藥品註冊證(IDL)到期后未再續期。在患者、家屬、醫生、媒體的呼籲下,仍決然將這款藥物撤出中國大陸市場,只在香港地區繼續銷售。「唯銘贊」的退市,導致國內的患者繼續用藥遇到困境。
▎患者在用藥時需監測生命體征。
百傲萬里製藥給出的「唯銘贊」退出中國市場的理由是,「複雜的市場准入規則使得藥物的供應不可持續,特別是在罕見病治療方面。儘管我們在過去幾年中盡了最大努力,仍然沒有促使『唯銘贊』進入醫保報銷體系,我們決定不再續簽該產品的進口藥品註冊證」。作為企業,不論是依據市場狀況,還是依據相關成本考量,做出進入和退出市場的選擇都是正常現象。但病人卻是這場博弈的最大失敗者。因在全球沒有別的替代藥物。多名患者被迫暫停治療導致病情惡化。事情的轉機發生在在國內病人斷葯四個月後,廣東婦兒醫院通過「港澳葯械通」,將其通過「特批」的方式,引入內地。才使28名斷葯的患者重新用上了葯。但其仍然需要定期申請,才可進口。
與此同時,經過十輪集採的洗禮,跨國葯企靠過專利期的原研藥品橫掃市場的優勢越來越小,受國產仿製葯圍攻衝擊已是常態,價格已無法與這些仿製葯竟爭,一些跨國葯企不得已開始瘦身、停產。
2022年4月,葛蘭素史克宣布停產知名乙肝葯阿德福韋酯。國內乙肝用藥市場規模龐大,市場集中度較高,阿德福韋酯曾佔有較大份額。不過其早已被多家葯企仿製,據國家葯監局數據,截至目前,共有23家仿製葯企的阿德福韋酯產品獲批。
而在阿德福韋酯膠囊劑型方面,仿製的廠家還有正大天晴、雙鷺葯業、吳中醫藥、聯邦製藥、蘇州二葉製藥、湖南湘雅製藥等。疊加醫保控費和集採的影響,抗乙肝藥物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水分早已被擠干。
而隨著進口藥品專利懸崖的到來,許多外資大葯企因成本以及價格,無法與國內的眾多仿製葯竟爭,主動將一些普葯為主的成熟藥品剝離,甚至放棄。這種「主動斷腕」的行為,在多輪集採的價格戰屠殺下,表現得更為明確。禮來的鹽酸托莫西汀膠囊在第九批全國藥品集采中沒能中標。隨後,該公司發布了擇思達(鹽酸托莫西汀膠囊)的撤網申請。理由是,產品線戰略調整。
與擇思達命運相似,默沙東明星降糖葯西格列汀片曾成為國內市場上首個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DPP-4抑製劑,年銷售曾達30億美元。但在2020年專利到期后,在正大天晴等十多家企業的仿製葯圍攻下,默沙東於2021年5月將其藥品證書註銷,退出中國。而同年註銷藥品證書的還有艾伯維的丙肝明星藥物奧比帕利(每片含奧比他韋12.5mg,帕立瑞韋75mg和利托那韋50mg)等原研葯。
儘管這些曾在中國市場上風光一時的進口原研葯,退出中國的理由,大多為專利到期、市場競爭、成本效益分析、藥品政策調整等。但歸根結底是,其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因無法進入集采,以及仿製葯的進一步壓縮,獲利甚微。在這種情況下,退出似乎已成為了一種最佳的商業選擇。
原研葯退出后,如何保證仿製葯的質量?
在原研葯退出引發的各種討論中,其實最大的不安,來自於仿製葯的質量,是否與原研葯一致。而去年集采后出現所謂「三分錢的葯」敢不敢吃的爭議,也讓人們對此十分焦慮。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在目前4000多家中國製藥企業中,90%以上是仿製葯企業。全國17萬藥品批文中,95%以上也是仿製葯。中國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進行仿製葯質量和療效的評價,不斷細化評價方法、參比製劑、臨床試驗等方面內容,採取一致性評價措施,以提高仿製葯質量。
但這些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葯,仍然不時「爆雷」。
2024年8月30日,國家醫保局宣布印度瑞迪博士實驗室進入集採的仿製藥物鹽酸托莫西汀膠囊,在原料葯、工藝驗證、質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對該產品採取暫停進口、銷售和使用措施。
鹽酸托莫西汀是第一個被FDA批准用於治療多動症的藥物,由於中國藥品集採的價格競爭,禮來的原研產品擇思達已於2024年1月在中國停止供應。也就是說,這款原研進口葯已無法在醫院買到,而仿製葯出現了問題。
這家出事的印度瑞迪博士實驗室是印度排名第三的仿製葯企業,全球排名前十。這一仿製葯爆雷事件,引發人們對中標仿製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擔憂。就在處罰令下達不久,這家印度公司旗下的另一款精神病仿製葯奧氮平再爆出現了「未達到血葯濃度」的問題。
奧氮平是第一個獲准用於治療急性雙相躁狂症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原研廠家也是禮來。
湘雅二院國家精神障礙臨床研究中心等單位在30名患者中,從集采前的氮安平仿製葯轉換到中標的印度仿製葯之後,結果顯示印度迪瑞的這款中標仿製葯奧氮平的「血葯濃度顯著低於另一款中國仿製葯。」
實際上,能否達到藥物的有效濃度,是一款藥物能否達到理想藥效的關鍵!
而據統計,包括韓國大熊製藥的注射用頭孢地嗪鈉、葛蘭素史克公司(GSK)度他雄胺膠囊、優時比公司的抗癲癇葯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等,先後因藥物微生物污染、質量問題等,被取消集采中選資格。
《CC情報局》特約專家張洪濤認為:在製藥界,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是集采,即藥品的集中帶量採購。帶量集采希望達到三個目的:葯價低、藥效高、藥物的供應量充足。但是,當經濟周期進入下行軌道,大家都面臨降本增效的時候,如果價格是最關鍵的指標,就不可避免會有「偷工減料」發生,節約成本帶來的是藥物治療效果的降低,以及藥物的質量問題。
因為無法承受價格的壓力,一些進口原研葯放棄競標,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在進口葯悄無聲息地消失的時候,一些中標的集採藥也消失了。
但對老百姓來說,評價藥物好壞,不看廣告,看療效!
只有真正被老百姓認可、有效,仿製葯才會成為好葯。要達到這幾個目標,仿製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腫瘤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