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烏克蘭的,不是川普

2025年02月19日 0:25

並未如他去年競選時承諾的、在就職24小時內停止。但在他就任的三周后,事情以驚人的速度朝此一方向發展。美俄代表2月18日即將就結束俄烏戰爭在沙烏地阿拉伯展開談判。由於防長赫塞斯上周曾說,想奪回所有失土以及加入「不切實際」,一些西方媒體迅速痛批「背叛」烏克蘭。

半島電視台刊登其專欄作家瑞格生(Leonid Ragozin)的評論指出,背叛基輔的是那些允諾讓基輔加入北約和歐盟的人,基輔因此與作戰,並拒絕在一場贏不了的戰爭里妥協。

過去三年,在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嚴重損害全球經濟的情況下,西方國家提供武器並實施經濟制裁,根據瑞格生的說法,已達到能力上限,繼續這些昂貴的支持也不會改變俄羅斯比烏克蘭更大也更有能力維持作戰部隊的事實。更何況俄羅斯是核子強權,西方國家會節制其回應。不能永久無限期地繼續支持烏克蘭的美國,遲早要削減軍援。

在烏克蘭的北約會員問題上,歐洲國家可能開始與美國站同一陣線。北約秘書長呂特2月14日說,從未保證過和平協議的一部分會是烏克蘭會加入歐盟。這與他去年12月與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時說的話相左。當時他說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道路不可逆轉」且「比以往更接近北約」。

瑞格生同時指出,維和部隊的問題被誇大了。保證穩定和平的唯一方法是建立不結盟的烏克蘭,並推進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和解。

文章說,烏克蘭面臨的選擇很嚴峻。澤倫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說,顯示了反抗,卻帶了絕望的味道。他向歐盟建議,烏克蘭軍隊成為新歐洲軍事力量的核心。這不太可能行得通,畢竟歐盟不想與俄羅斯直接對立。

瑞格生表示,澤倫斯基只是在證明給國內民眾看,他已經嘗試了各種途徑,甚至是最不可能的途徑,但西方仍然背叛了他。有了這一點,他才能屈服於不可避免的結果。

美國總統去年12月在巴黎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歐新社)

來源: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