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熱搜!業主群內容讓人脊背發涼 上海小區100戶58青壯年失業入群

2025年02月22日 10:33

今天有則消息衝上百度民生榜熱搜第一。

說是「曝某小區100戶58人失業」,網傳這個僅有100餘戶的老舊社區,竟有58名加入”失業互助群”,對比2024年4.2%的失業率,業主群的內容讓人脊背發涼。

我仔細扒了一下,沒找到這則網傳消息的來源,無法分辨這則信息的真假。

令我驚訝的不是這個真假難辨的消息有多嚇人,而是為什麼在AI++硬科技+等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突然來這麼一出,很有點潑冷水的趕腳。

不過這時候潑冷水有錯么?老實講,還真的沒有錯。

前年的時候,從民營到國企,從小微個體戶到行業產業巨頭,「降本增效」進行的那叫一個熱鬧,有的大廠裁的不亦樂乎,但然並卵,只要你問,就會有人闢謠。

彼時捅破這層窗戶紙的是李加琦,他在直播間賣79元一支的花西子眉筆,有觀眾說越來越貴了,結果李加琦一句「哪裡貴了?……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麼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努力工作」。

好傢夥,他這兩句話,直戳打工人肺管子,社畜聞言瞬間破防,直接將其連續數天罵上熱搜,事情發酵,後面連那個花西子品牌也跟著倒了大霉。

上熱搜!網傳上海某小區100戶有58人失業上熱搜!網傳上海某小區100戶有58人失業上熱搜!網傳上海某小區100戶有58人失業要是在就業收入穩定的大環境下你跟消費者這麼掰扯還行,但彼時是什麼景況?企業降本增效、工作難找、薪資難漲,時代的一粒粒沙落到個體身上變成一座座山。

這些能是打工人不努力工作造成的?工作不好找,收入不穩定,隨時面臨被裁,名校畢業生畢業即失業、跑去送外賣的都如過江之卿,現實本已經很讓人意難平了,李某一句把問題歸到因為社畜們不努力工作,簡直是找噴。

而現在,從今年過年前到目前為止,隨著、阿里雲+AI、春晚機器人等等,一些列硬科技趕上或者比肩世界最強選手,主流情緒瞬間來到雲端,沉浸在一片大好的花團錦簇中。

科技進步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但另一邊,這幾年,政策面「」的聲音就沒停過,去年地直接變成「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著重「擴大內需」?說白了,最直觀的邏輯,只有有需求才能有訂單,有訂單才能讓企業更多的活下來,企業活下來了,才能產生就業和收入,反過來講,不斷強調要擴內需,就說明穩收入面臨的挑戰並不小。

就拿上海來說,它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很多人提到上海最先想到的就是生產大眾汽車的上海大眾和生產、別克等品牌的上汽通用,最近有消息稱上汽通用(瀋陽)北盛工廠即將關閉,直接影響的員工就達2000名,除此之外網傳上汽通用的煙台東嶽工廠的雪佛蘭生產線或也面臨部分裁撤。

至於上海大眾,去年6月就爆出上海大眾第一工廠,也就是40年前生產處第一輛國產桑塔納的工廠,永久關閉(後來澄清說是轉型及升級),第二工廠進行班次合併操作(就是不需要那麼多產能,減少產量減少工時等),第三工廠也計劃類似調整。

再比如,去年3月份,上海罕見發了個通知,降低社保繳費比例,就是變相給企業降成本。這些年大家只聽過漲的,罕見聽說有降的,側面就反應企業生存的壓力山大。

失業統計像是個玄學,看著挺低,但對打工人和數量最多的民企來講,寒意自知,而且還很明顯。

前幾天的民企座談會,不單有提升大國核心競爭力的通信、AI等科創頭部,也有傳統石化紡織業等製造業,農牧與食品業,以及平台經濟及送外賣行業。

但顯然,主流聲音將重點幾乎全放在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硬科技上,其他聲音幾乎被淹沒,資本市場的科技相關板塊因這股風陷入瘋漲,哪怕許多企業聲明與DeepSeek無關,也止不住資金狂熱地湧進來。

科技股被炒的火爆,有的股票連續幾天換手率都超過30%,已經不能用熱來形容,簡直是紅得發紫,隨時都能深埋一大批人。

話說回來,前幾天民企座談會的意義顯然不止關注民企,更加強調的是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解決拖欠賬款、強化監督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查封等重點問題,簡而言之就是鼓勵廣大民企擼起袖子加油干。

換句話說,科技創新可以提升信心、穩住股市;

而破除障礙、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則關係到擴內需和穩就業穩收入的基本盤!

根據《統計年鑒2022》數據,中國14億人,7.3億工作(其中城鎮就業人數4.6億,農民工接近3億),而繳納的只有約0.65億人,佔7.3億的8.9%。

打工人交個稅的門檻是月薪5000千,0.65億人裏面除了打工社畜還有老闆、個體戶等等,換句話說,收入能夠達到五千繳稅門檻的打工人,遠不到8.9%!

這還是2022年的數據,而近兩年企業降本增效不斷,與之相反的是物價和生活成本持續增長。

所以啊,這邊AI、機器人等硬科技如火如荼,但底層經濟背景沒有變,還是兩個月前中央經濟會議說的:「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

解決這些,才是促進民企做大做強的核心要點。

來源:燕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