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撂下狠話,物價開始全面上漲
01
財經圈爆出了一條大新聞。
大到創業投資、買房置業,小到旅遊出行、日常消費無一例外都與它息息相關。
2月13日,央行發布了《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信息量極大。
這份文件基本等同於央行的述職報告,由於最新出爐的這一份總結的是第四季度執行情況,因此也被視作全年述職報告,含金量不言而喻。
其主要內容圍繞「上一階段幹了啥?」、「下一階段怎麼干?」、「為啥要這麼干?」三部分展開,主打一個乾淨利索快,絕不拖泥帶水!
最新發布的這份《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洋洋洒洒寫了59頁,我這兒直接給大伙兒划重點,總共七個部分——
1)明確提出當下海外市場存在的三重風險,即全球增長動能不足、貿易面臨外部挑戰、存全球通脹風險;
2)強調國內物價水平應溫和回升,罕見提到「要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這句話分量極高;
3)報告明確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促進消費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將聚焦科技創新和提振消費;
4)明確指出將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盤活力度,咱們前幾天的稿子里已經討論了,就是地方收儲落地問題;
5)加大養老金供給力度,構建養老金融發展長效機制;
6)要政策利率轉型,豐富基礎貨幣投放渠道;
這裏面有幾項表述,要麼是全新提法、要麼是措辭罕見,含金量基本到位了:首先是某些措辭的改變明示了2025年的貨幣政策走向。
譬如「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刪除「合理充裕」改喊話「保持流動性充裕」、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的描述從「穩中有降」直接改為「下降」…
引導貨幣政策走向更加寬鬆、融資成本顯著下行的意圖,你就說明不明顯吧?
再就是對外部環境的判斷趨於相對悲觀謹慎。
與三季度時相比,這份最新報告對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有所提高表達了更為明確的判斷,並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
說更直白些,這個不確定性就是因川寶關稅大棒而起的全球貿易戰,削弱外部市場需求與增長動能的鍋也得它來背。
板上釘釘的是,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的擾動在加劇。
此外,對匯率內容的表述篇幅更多且更為堅決。
新增強調「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在三季度「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的基礎上,新增兩個堅決,即——
「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
「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
總體來說,未來一段時間里,貨幣政策仍然會處在寬鬆通道里,但降息節奏可能與預期大不相同。
一季度降息空間主要受到匯率制約,畢竟美聯儲已經暫停降息操作,中長期可能會受到關稅及貿易戰擾動因素影響。
央行所表達的「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不會改變」以及「擇機降准降息」便是由此而來。
這份《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談及的方法論,可以概括為12字箴言——
應對內外挑戰,必須見招拆招。
再具體拆分一下,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以利率撬動內需、以匯率穩住外資、以資產價格修復贏得信心。
接下來,我們逐一來做分析。
02
第一個關鍵點,在於利率撬動內需。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利率即是資金的時間價值與風險定價工具。
按理說,降低資金的使用成本,是有利於刺激消費增長與借貸擴張的。
但從近兩三年的實際情況來看,M2一路走高,但M1和M2的剪刀差仍高位運行。
這就意味著放水並沒有放到本該去的地方,而在金融系統里空轉。
2024年中國CPI同比增幅持續低於1%,核心CPI漲幅僅0.4%,明顯低於2-3%合理區間,與此同時,2024年PPI同比漲幅為-2.2%。
這還有啥好說的?內需、消費信心、工業領域需求和產能是個啥情況,大伙兒自己完形填空吧…
央行一瞅這情況?忍不了!於是在報告里撂下狠話:
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以總量寬鬆、結構優化和完善預期管理為抓手。
譬如繼續實施降准降息,以拉低企業端和居民端的融資成本;
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替代之前的7天期逆回購、買斷式逆回購與麻辣粉(MLF,中期借貸便利)。
但總量寬鬆是充分考慮國內外基本形勢下的總量寬鬆,一切還得「擇機」行事。
結構優化可以理解為定向支持重點領域,核心要訣就兩個字:一個是產業能級要「高」,一個是覆蓋範圍要「廣」。
前者譬如說人工智慧、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晶元半導體領域的定向支持,用以拉高產業附加值,推動轉型;
後者主要是一些能夠大量創造就業崗位的行業門類與企業類型,我能想到的就是房地產、餐飲、教培、零售,歡迎大伙兒補充。
完善預期管理更好理解,就是要讓放水看到效果,讓刺激消費見到成效。
之前咱們就已經提到過,消費目前在經濟增長的權重已經佔到了八成開外。
因此,2025年的消費補貼、減稅降費以及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貼息大概率會讓民眾有更強烈的體感。
從長線來看,消費物價的全面上漲,大概率將無可避免。
只有消費端上漲,生產端才能得到正向反饋,從而實現生產擴張、就業擴張。
03
第二個關鍵點在於,以匯率穩住外資。
眾所周知,工業化+FDI(外國直接投資)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的直接動能,而匯率穩定是外資評估經濟基本面與政策可信度的核心指標之一。
穩匯率即是穩外資,可以增強外資信心、促進跨境資本流動平衡;
尤其在外部擾動加劇的環境下能實現穩匯率目標,含金量更是不言而喻。
關於匯率預期管理這一部分,《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里特別提到「兩個堅決「,再複習一遍——
「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
這其實相當於發出警告:惡意做空人民幣,人腦袋直接給你打成狗腦袋,不可謂不嚴厲。
2025年,我們大概率能在外匯市場看到以下三重操作:強化外匯市場逆周期調節,釋放政策維穩信號;
適時動用約3.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熨平匯率波動;
通過發行離岸央票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狙擊空頭。
而這一切,都共同指向「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目標不會改變」。
為了配合穩外資這一貨幣政策目標,我們近期還發布了另外一份含金量超高的文件——
《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
這份文件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
四個關鍵維度提出了二十條穩外資舉措。
無論是穩外資貨幣政策還是穩外資行動方案,說到底都是要增強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信心,最終形成「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的局面。
關於以上兩份文件的具體落地成效,今明兩年大家可以密切關注。
04
第三個關鍵點,在於推動通脹周期與資產價格修復。
無論是撬動內需還是穩住外資,最終都以人民幣資產價格修復為根本歸宿。
具體表現為:修復大A長線市值預期,從而形成賺錢效應;
房地產市場必須實現止跌企穩,甚至企穩回升。
目前,央行已出台實施了證券基金保險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政策工具。
其核心意義無外乎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抑制羊群效應,用大白話說就是:促成資本市場的慢牛、長牛,讓普通民眾在股市裡能夠賺到錢,實現增收進而刺激消費。
當然,至於具體效果如何,歡迎各位大A玩家在評論區嘮一嘮。
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貨幣政策在房地產市場的發力。
從《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盤活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表述,表述力度較之前的報告相比明顯強了一個等級。
從具體執行情況來看——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餘額162億,相較3000億總額度還有較大空間;
2025年度專項債支持回收限制存量土地和商品房,預計金融端與財政端繼續配合發力;
上一年度全國房貸基準利率回落22個基點至平均3.09%,預計2025年將延續下行趨勢。
當前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仍將房地產放在相對突出且關鍵的位置。
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也非常簡單:未來房地產仍然會是貨幣的水龍頭與居民財富的蓄水池。
尤其在我們這個國家,再也不會有哪樣東西像房地產一樣,能掏空兩代人的積蓄、佔用一個家庭長達30年的債務周期。
畢竟,人生才幾個30年?
站在宏觀角度看,穩住房地產相當於穩住了上游貨幣發行的錨與下游化債的抓手。
有關貨幣的派生管道,咱們說過很多次了,一個企業端的擴大生產,一個是居民端的中長期債務。
從我們國家的實際國情出發,都有賴於通脹擴張與資產價格擴張。
而無論是化地方債、化企業債還是化家庭債,最核心的邏輯都是——
通過通脹擴張與資產價格擴張扭轉預期,不斷稀釋債務在各自資產負債表上的佔比。
按分工來說,可以總結為上面要稅收、央行得印鈔、企業爭利潤、居民上槓桿…
站在微觀角度看,穩住房地產等同於穩住了勞動積累的成果與家庭財富的基本盤。
如果忙活了大半天,這邊掙著錢,那邊財產端與債務端嗷嗷流著血,發展到極端情況必定是躺平的越來越多。
用老百姓自己的話說:沒得幹勁。
資產價格即是信心,修復資產價格即是修複信心。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大碗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