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幸語
據多家媒體報導,英國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於19日發表文章,首次統計了4萬篇撤稿論文的來源地,列出2014年至2024年全球被該期刊撤稿率最高的10所機構。其中,中國包攬了7個席位,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位居榜首。
據多家媒體報導,英國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於19日發表文章,首次統計了4萬篇撤稿論文的來源地,列出2014年至2024年全球被該期刊撤稿率最高的10所機構。其中,中國包攬了7個席位,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位居榜首。
據《美國之音》報導,《自然》的數據顯示,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這10年間的總撤稿量高達101篇,被撤回的論文超過5%。這一比例遠高於中國的整體撤稿率0.3%,更是全球平均水平0.1%的50倍。
緊隨其後的機構包括河北省滄州中心醫院、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山東省濰坊人民醫院、山東省臨沂人民醫院、河南省新鄉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和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學院。印度的 KPR工程學院、巴基斯坦的加齊大學和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科技大學則分別位列第四、第七和第十位。
在這10年間,全球共發表了超過5000萬篇文章,其中約有4萬篇(不到0.1%)被撤稿。值得注意的是,超過2萬篇被撤稿的論文作者來自中國的大學、醫院或其他科研機構。僅在2023年一年,就有超過1萬篇論文被撤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的論文撤回率最高。
美國前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現返回中國從事藥物研發的張洪濤指出,中國的 SCI論文數量已連續10年穩居世界前二,但基層醫院因職稱晉陞壓力,催生了非專業科研人員購買論文的亂象,醫院體系成為學術造假的重災區。
美國前斯坦福大學的學術打假人士伊麗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發現,這些造假的論文多數由「論文工廠」批量生產。此類現象在一線城市醫院同樣存在,但基層醫療機構的制度性缺陷,更容易滋生大規模造假。
據《騰訊網》報導,此外,中國教育部於2023年底要求高校倒查3年內的撤稿論文,但新型造假手段仍然頻繁出現。職稱評定體系被視為核心矛盾點:副主任醫師晉陞需要SCI論文,但臨床醫生普遍缺乏科研時間和資源。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文天林建議,應實行臨床與科研雙軌制,基層醫院應取消不切實際的論文要求。張洪濤則強調,研究基金競爭機制可以提升論文質量。
學術界呼籲,為了維護科研誠信,應加強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和懲戒,同時改革現有的評價體系,減少對論文數量的過度追求,鼓勵真正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來源: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