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圖片頭條

全球緊盯 川普拋重磅炸彈!中國留學生瑟瑟發抖

如果這次真的把關了,會受到什麼影

自從上任以來,他的每次決策都像重磅炸彈,引發全球關注。

這一次,他又將矛頭指向了教育,又是關教育部、又是縮減科研經費,一套騷操作讓人眼花繚亂。

受這些行政命令影響首當其衝就是大學。近日,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等13所大學,起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阻止其出台可能造成經費縮減的相關政策,頗有點「揭竿而起」的意思。

削減的這筆經費,很有可能體現在博士生和研究人員的生活費和獎學金上。蛋糕動到了自己頭上,真的會讓很多破防。

「教育部是個大騙局,

應該立刻關閉」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10天前,美國當地時間2月7日,一群黨籍國會議員試圖進入部大樓,卻遭到警察和「政府效率部」工作人員的阻攔。

民主黨籍國會議員馬克斯韋爾·弗羅斯特發布視頻稱,他們當天前往教育部是為了「為支持教育工作而鬥爭」。

弗羅斯特聲稱,馬斯克的「打手」可以進教育部,但人民選出的國會議員卻不行。

這一事件迅速成為媒體焦點,而特朗普在新聞發布會上的一番話更是將這場風波推向高潮。

特朗普旗幟鮮明地支持了這項舉動,並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儘管美國的人均教育成本全球最高,但在全球40個國家的教育排名中,美國卻位列倒數第一。

他直言不諱地說:「教育部就是個大騙局,應立即關閉!」

作為特朗普的擁躉,馬斯克剛剛組建的新部門-「政府效率部」,裁減了數萬名聯邦僱員。

對於此次「削藩」,他也第一時間下場支持,並在馬克斯韋爾發布的視頻下面出言嘲諷:「教育部就不應該存在。」

那麼,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機構?特朗普為何要關閉它?這場風波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政治博弈和教育困境?

美國教育部,

備受爭議的機構

1、美國教育部與你想象的不一樣

很多中國網友看到「教育部關門了」,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馬上要開學了,那可不要亂套了?兩黨內鬥,耽誤孩子他們付得起這個責任嗎?總之,苦了人民!

但其實,與的教育部的職責不同,美國教育部的所做的事情相對有限

首先,教育部不負責編寫教材。,儘管教材也有人教版,蘇教版等多個版本,但是總體還是要由教育部頒發標準。而美國的教材由各個學校自己編、自己用,最多各州有自己的標準,教育部完全不插手。

其次,教育部不負責組織考試。被譽為美國高考的ACT和SAT考試不是教育部統一主持,而是由非營利性的教育組織College Board去制定和負責考試內容和閱卷標準。

同時,教育部也不負責任教師的考核和培訓。教師選聘也是由各州制定教師執照標準。

看上去教育部什麼都不管、也什麼都不做,但卻又偏偏攥住了各州公立教育的命脈:資金。

各州向聯邦繳稅,稅款又由教育部決定要怎麼分配給各州各學校,並且教育部還要制定政策,確保所有納稅公民都能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

教育部就是一個攥著錢袋子的上位者:我有錢,雖然我不做事,但是我要教你們做事。

2、教育部推行的教育理念

看到這裏肯定會有人高贊,教育就應該是如此自由和公平,但是這種被管控的自由何嘗又不是一種專制?而且這種自由和公平施行起來就非常不是那個滋味。

比如,美國教育部推行各種要符合「政治正確」的教育理念,比如對LGBT【小編推薦:我所知道的地球歷史與奧秘篇(十):同性戀與吸毒】的各種滲透,已經到了魔怔的境地。

在《語言惡女》一書中,作者舉了很多例子,讓人覺得有一種誤入「美國文字獄」的感覺。

比如,一個小學老師因為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說了一句「boys and girls(男孩們和女孩們)」而被開除。

學校給出的理由是,這位老師在孩子們對自我性別認知還不夠明確的情況下,就自作主張的幫他們認定了自己的性別,不符合整體「教育理念」。

學校的網站上有關性別的選項數量已經悄悄上漲到數百個………分類之複雜讓小編一時都不知道該如何翻譯。

2022年,馬斯克的大兒子完成變性手術時,也不過年僅18歲。在接受採訪時,老馬也表達對LGBT滲透進學校的不滿,可以理解他此番一線抨擊教育部的決心了。

對此,學校敢怒不敢言。畢竟公立學校的運營,日常開支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教育部的撥款。

因此大方向上也不得不按照教育部的政策和思想去執行,至於教學質量和成果如何,不在教育部關心和負責的範圍。

教師只要管住自己,謹言慎行,「快樂教育」也沒有升學壓力,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儘管美國公立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學費全免,但凡是對孩子教育有要求家長,紛紛用腳投票去到、或者頂尖的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有倚仗的財團、個人捐贈,在教學上相對自由,更加會為了培養出「社會精英」而努力。但所需要的費用,以及雞血的程度,也絲毫不亞於國內。

由此可見,現存的美國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國摺疊「的現狀——私立接受精英教育,平民接受教育部指定的「快樂教育」,階層固化不可避免。

關閉教育部

並不能一勞永逸

除了教育部門的尸位素餐,此番關閉教育部,特朗普還給出一個重要理由是:美國的教育投入與產出嚴重不成正比。

2023年,美國投入到公立教育的經費超過了1萬億美元,平均對每個學生的財政撥款高達1.4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將近10萬元。

這筆經費里除了各州自己的投入,剩下的都是教育部把各州上交的稅款重新支配並下發。

這就意味著一個州獲得的教育基金和當地經濟狀況和稅收息息相關,各州發展不同,資金分配不均,自然教育資源也分配不均。

所以就算整體看上去人均教育基金不低,但是旱的還是旱死,澇的澇死。

大多數公立學校依舊資金匱乏,師資力量薄弱,學生成績普遍較低再加上受政府政策和監管約束,自主權有限,難以快速調整教學和管理。

公立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同時,私立教育也面臨自己的問題:學費太貴了!

前陣子因為tiktok被禁,來小紅薯上對賬的美國網友就吐槽過等到自己畢業將有45萬美金的學生貸款,令人咂舌。

高昂的學費等於徹底斷絕了大多數低收入人群進入私立學校的機會。那他們只能選擇公立甚至輟學。

當一個國家平民教育成了問題,只剩社會金字塔頂端的部分人繼續享受精英教育,社會的不公平就會越來越大,反之教育水平也無法提升。

這就不難理解特朗普提出關閉教育部的想法不是一時上頭:關閉教育部就是砍掉沒有用的支出。

既然美國每年的教育經費節節攀升,都還根本改變不了教育不公的現狀,不如還是讓各州自行管理的權利更大一點,也不用再繳稅後統一再分配了。

簡單來說就是: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不過中間的利益牽扯早就讓這樣一個部門是否關閉成了兩個黨派的角逐,那不難預見特朗普這個提議在現實中的實行勢必會面臨重重阻礙。

首先,關閉教育部需要國會批准,而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和共和黨內部的分歧使這一提議難以通過。

再者,許多州都是完全依賴聯邦教育資金,關閉教育部就會導致資金直接中斷,更別說來自公立學校的教師、家長和教育組織的抵制。

關閉教育部,

對留學生有影響嗎?

關閉教育部,不僅是一場政治博弈,更是對美國教育體系的一次深刻反思。儘管這一提議最終通過的可能性較低,但它引發的討論和爭議,無疑將對未來的教育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此消息一出,也有很多留學家庭感到不安——即將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會有什麼不利嗎?對那些已經在美國讀書的學生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嗎?

1、申請和簽證過程可能會更加繁瑣

如果教育部真的被關閉,那麼本來涉及到國際生的工作就會再分配給其它部門,按照美國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這種巨大的工作交接以及交接后的程序肯定會漫長無比。

首先就是對SAT/ACT/AP這些考試的監管和認證流程會更久,准留學生們在準備考試的時間線上就要充分考慮進這個因素。

另外雖然留學簽證並不通過教育部簽發,但是與簽證息息相關的SEVIS系統維護可能會受到波及,影響審批效率。

全稱為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s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學生及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

2、研究經費和經濟資助受影響

教育部是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金分配樞紐,教育部關閉,所有在審新項目的審批就會被凍結,跨機構的合作項目,比如關心的一些STEM合作項目也會停擺

研究經費的減少也會讓大學縮減學生助教和學生研究助理的崗位,對於很多讀研讀博的來說,這兩個崗位是他們勤工儉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崗位縮減,對很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

美國高校獎學金池中有接近一半的金額都依賴於聯邦稅收抵扣政策,一旦教育部停擺,高校就會失去稅收減免資格。

一個很直觀的數據:2020年哥倫比亞大學因為稅收政策變動而削減了3700萬美金的國際生獎學金。

僅僅因為稅收變動就會有這樣直接的影響,更別說那些由教育部直接管理的國際生獎學金了,很有可能全部歸零。

錢變少,申請者還越來越多,以後中國學生想在美國靠獎學金助學金減輕負擔,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3、畢業去向也成問題

對於回國發展的來說,學歷認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美國教育部一旦關閉,中國的留服中心短期內就無法驗證資料庫的數據。

對於某些要求嚴格的地方,就算你畢業於耳熟能詳的藤校,但是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出具學歷認證文件,不好意思,認證可不等人。

而想留下的留子們,尤其是STEM專業的學生,由於教育部直接管理界定STEM專業的依據,當你的專業無法被判定為STEM專業,短期內工作簽證也會大受影響。

結語

儘管目前關閉教育部還是一個風向,但是時代一粒灰,個人一座山。留學家庭們還是要趁早做準備。

多關注不同渠道的留學信息,儘早把握政策方向,志在美國的學生家庭也要做好萬全的資金準備,避免因為美國的政策而造成留學斷供。

來源:教育人生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