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想與美國談判,領袖不同意
最近,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一番公開講話引發了熱議。他表示,「我個人認為,最好還是與美國進行對話」,但緊接著又強調,由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反對,伊朗不會與美國談判。這番話看似矛盾,實則意味深長,背後折射出伊朗國內複雜的政治博弈和內外壓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場「路線之爭」背後的故事,看看伊朗為何在「談與不談」之間反覆橫跳。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首先,伊朗的「路線之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的政治生態就分為兩大陣營:改革派和保守派。改革派主張與西方緩和關係,通過對話解決爭端,而保守派則堅持強硬立場,認為與美國談判是「不明智、不聰明、不光彩」的行為。
佩澤希齊揚作為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自然傾向於與美國對話。然而,伊朗的最高權力並不在總統手中,而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那裡。哈梅內伊是保守派的旗幟人物,他對美國的敵意根深蒂固,認為美國是「大撒旦」,談判只會讓伊朗陷入被動。因此,佩澤希齊揚的「對話論」一出口,就觸碰了保守派的紅線。
其次,伊朗的「路線之爭」與美國的經濟制裁密不可分。自從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極限施壓」政策后,伊朗的經濟就陷入了困境。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打壓到「零」,並阻止德黑蘭獲得核武器。這一政策對伊朗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打擊。伊朗貨幣里亞爾大幅貶值,通貨膨脹率高達35%,民眾生活壓力巨大,甚至連藥品都買不起。面對這樣的經濟危機,改革派認為,與美國對話是緩解壓力的唯一出路。然而,保守派卻認為,妥協只會讓美國得寸進尺,伊朗必須堅持強硬立場。
最後,佩澤希齊揚的講話堪稱一場「甩鍋」藝術的經典案例。他一方面向最高領袖「表忠心」,表示將緊跟哈梅內伊的指示「直到最後」;另一方面又對外釋放信號,暗示自己其實是支持談判的,只是最高領袖不同意。這種「兩面派」的做法,既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甩鍋」。在伊朗的政治生態中,挑戰最高領袖的權威無異於政治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佩澤希齊揚顯然不想步前任總統魯哈尼的後塵,後者因為主張與西方緩和關係而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擊。因此,佩澤希齊揚選擇「緊跟領袖」,但同時也不忘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伊朗的政治結構非常獨特,最高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總統只是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最高領袖由專家會議選舉產生,而專家會議則由保守派主導。因此,伊朗的政治生態長期被保守派把持,改革派的空間非常有限。
伊核協議是伊朗與西方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015年,伊朗與六國達成協議,同意限制核計劃以換取解除制裁。然而,川普政府在2018年單方面退出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導致伊核協議名存實亡。
美國的經濟制裁對伊朗的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經濟命脈,而美國的制裁直接切斷了這一收入來源。此外,伊朗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伊朗的「路線之爭」不僅是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博弈,更是伊朗在內外壓力下的無奈選擇。佩澤希齊揚的講話,既是對最高領袖的「表忠心」,也是對美西方的「喊話」,更是對國內民眾的「甩鍋」。
未來,伊朗的路線選擇將取決於多重因素:美國的制裁力度、伊朗的經濟狀況、以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態度。但無論如何,伊朗的「路線之爭」都將繼續下去,而這場博弈的結果,不僅關係到伊朗的未來,也將對中東乃至全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最後,用一句調侃的話結束今天的分析:伊朗的「路線之爭」,就像一場沒有劇本的宮廷劇,誰是主角,誰是配角,還真不好說!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軍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