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欣瑩
烏克蘭國防工業再傳突破,成功將「海王星」(Neptune)巡弋導彈的射程提升至1000公里,使其具備直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能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15日宣布這項消息,象徵該國導彈技術的重大進展。據悉,新一代「海王星」導彈已通過測試,並在實戰中成功命中目標,對俄軍構成威脅。
根據烏克蘭《軍事新聞》(Militarnyi)報導,澤連斯基強調,這款增程型導彈充分展現烏克蘭自主研發的實力。他表示:「這是一款全新的烏克蘭導彈,射程達1000公里,打擊精準。我感謝我們的研發團隊、製造商與軍方,這些成果證明了我們的決心。」
自服役以來,「海王星」導彈一直是烏克蘭武裝部隊的重要武器,搭載於塔特拉(Tatra)815-7底盤的發射車展現其高機動性。此次升級則在原有基礎上大幅提升射程,使其具備攻擊陸地目標的能力。
「海王星」反艦導彈曾於2022年4月14日成功擊沉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 Moskva)巡洋艦,並在2024年多次襲擊俄軍目標,包括俄軍暫時佔領區內的彈藥庫,以及俄羅斯境內的油料儲存設施。雖然官方對這些行動多保持低調,但軍方新聞部門與情報單位偶爾會透露相關訊息。
烏克蘭在2024年已量產超過百枚導彈,其中反艦型「海王星」自2023年起改裝,新增對地打擊能力。增程型「海王星」導彈沿用原有發射平台,但配備全新導引系統,飛行中段採用衛星定位技術,末段則切換至紅外線尋標,以確保精準打擊。專家指出,這款導彈的升級不僅擴大烏克蘭的防衛範圍,也提升其反制俄軍後勤補給的能力。
「海王星」導彈的發展源於烏克蘭長期面對的軍事壓力。自2014年俄羅斯并吞克里米亞后,烏克蘭加速國防自主化,這款導彈遂成為戰略核心之一。從反艦到對地打擊的轉型,顯示烏克蘭在戰時快速適應需求的韌性,也進一步提升其對抗俄軍的能力。
來源: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