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4月1日最新報道稱,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等全球大型銀行預計,中國將最早在4月份推出期待已久的貨幣刺激措施,具體時間可能取決於美國關稅上調和季節性現金短缺的雙重威脅。
據彭博社最新的調查,經濟學家們幾乎一致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將在第二季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決定將釋放數千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和投資資金。這是中國官員們在未來幾周內注入流動性的幾種可用工具之一。
4月1日是美國審查北京是否遵守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內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而在此之前,政策已接近轉折點。第二天,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全球貿易夥伴徵收全面的對等關稅,這是可能導致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潛在公告之一。
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資金部首席經濟學家Qin Yong表示:「如果4月2日宣布的關稅幅度較大,貨幣政策就有必要穩定市場情緒,抵消對經濟的擔憂。4月份可能是降準的好時機。」
若中國央行降准,這將是自去年9月份以來的首次此類舉措。摩根大通和麥格理(Macquarie)等銀行的分析師大多預測本季度中國央行將降准50個基點。
控制存款準備金率是中國人民銀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這意味著降准將發出強烈的寬鬆信號。
這也標志著中國央行自今年初以來相對強硬的流動性管理方針的轉變——這一態度源於其更加註重捍衛人民幣並努力抑制債券市場的投機。但這種理由現在可能正在改變。除了進一步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關稅的風險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必須應對市場融資需求的上升,因為強勁的政府債券銷售吸收了現金,而且大量央行貸款將於本月到期。
4月份,至少有1.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480億美元)的買斷式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貸款即將到期,這將從金融體系中抽走資金。據信達證券(Cinda Securities)稱,政府債券淨髮行量可能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創下4月份的歷史新高。
為保持流動性流動,中國人民銀行周一宣布,3月份出售了價值8000億元人民幣的買斷式逆回購合約。根據彭博社的計算,這超過了當月到期的金額,導致凈注入1000億元人民幣。
彭博社指出,本月是企業納稅季的高峰期,現金需求通常最高,因此企業的壓力可能會更大。
不過,任何舉措的時機都將取決於中國人民銀行對中國經濟的評估,以及美聯儲今年採取更積極寬鬆政策的可能性。
儘管中國消費、投資和生產出現復甦跡象,但今年年初工業利潤出現萎縮,消費者通脹率跌幅遠超預期,降至零以下。製造業未來業務預期在3月份連續第二個月減弱,降至今年最低水平。
來源:FX168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