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祭出大規模關稅,讓中國原本銷往美國總值超過4000億美元的商品將被迫尋找新市場。然而,全球市場早已充斥「中國製造」的商品,若中國想將原本賣給美國的商品改傾銷到其他國家,將加劇與其他國家的緊張關係。
華爾街日報3日報道,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對全球超過180個國家地區課徵新關稅,其中對中國商品再加征34%關稅,使得川普第二任期以來,對中商品課稅高達54%,若再加上美國前總統拜登和川普在第一任期加征的一系列關稅,整體來看,對等關稅一旦於4月9日生效,美國對中國商品課稅將高達70%。此舉預計將推高美國國內從消費性電子產品、玩具,到機械設備與製造業所需關鍵零件等商品的價格。
中國去年銷美產品高達4400億美元 若改傾銷至其他國家將引各國反彈
同時,經濟學家指出,這堵關稅高牆可能讓原本要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轉而湧入其他國家,然而,全球市場早已充斥著「中國製造」的產品,如今,將面臨更嚴重的「中國衝擊」,可能引發各國越來越多反彈。
經濟學家也警告,這種骨牌效應凸顯了貿易戰升級的速度之快,隨著各國祭出報復性措施,各國紛紛築起貿易壁壘,將有更多國家被捲入其中。長期研究全球貿易的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白提斯(Michael Pettis)表示,「真正的火藥味還沒開始呢。」
其他國家要承接原本流向美國這個龐大市場的中國出口量,將會相當困難。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美國在2024年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約為4400億美元。根據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旗下的「國際貿易中心」數據,2023年中國佔美國進口鋼鐵產品的5分之1、電子產品的超過4分之1、鞋類產品的3分之1,以及玩具的4分之3。還有,美國所進口的雨傘中,有91%來自中國。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支出減少,意味著這些賣不掉的貨品得找別的地方去。然而,中國出口暴增早已加劇與世界各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一旦出口商將原本要賣給美國的貨改往其他國家傾銷,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升高。
受不了中國的低價競爭 各國祭貿易政策反制中國商品
由於中國深陷房地產市場危機、內需消費疲弱,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大舉投資製造業,力圖推動先進科技、帶動經濟成長。結果就是出口激增,企業急著尋找海外買家,消化國內賣不掉的產品。中國去年創下1兆美元的貿易順差。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免受中國低價競爭衝擊,紛紛採取反制措施。
光是去年,巴西就對來自中國的注射針頭、光纖、噴霧器和聚酯纖維布啟動反傾銷調查;墨西哥和加拿大針對鋁、鋼鐵和化學品展開調查;英國的貿易保護機構也因為中國挖土機進口激增,建議對中國挖土機課徵最高達84%的反傾銷稅;歐盟也在調查后,認定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獲得巨額補貼,於是提高了對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
逾4千億中國商品何處去 「賣給中國人」成解方
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美國財政部前官員塞瑟(Brad Setser)表示,「在美國提高關稅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其他大型市場能輕易吸收中國龐大的製造產能。」
經濟學家指出,緩解貿易緊張的其中一個方法,是中國應該加大國內支出,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吸收中國的工業產能,也能增加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需求。
北京方面已經宣布計劃擴大政府舉債與支出,以穩住經濟成長並刺激消費。不過,由於川普這波關稅攻勢規模之大,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可能還得做得更多,包括降息、擴大政府借貸、想辦法重建低迷的消費者信心,或許可以透過結束長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來重振消費者信心。
花旗銀行中國區經濟學家余向榮表示,如果中國不祭出更多刺激措施,這一輪新增的關稅可能會讓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減少0.5到1個百分點。
北京3日表示,將對美國最新一輪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採取「堅決」的反制行動,但沒有立即說明具體會是什麼。除了中國,歐盟、日本、韓國、越南,以及其他多個國家也在2日遭到美國重稅打擊。即使不是被川普點名要實施「對等」關稅的國家,也未能全身而退。
來源:上報